自力与他力:关于基督教与儒家道德超越观念的检审
田薇
道德超越性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特质。在如何理解超越的根据、途径和目标上,儒家主张源于天赋良知的自力成圣论,基督教坚持源于他力救赎的因信称义论。关于先验善性与天命之谓性的设定是自力超越的可能性根据,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的反省内求之路是自力超越的途径,内圣外王的天人合一之境是道德超越的最高目标。这一过程是回返原善开显良知与恭顺上天契合天命的统一,即内在而超越,取向知行不二、应该与能够合一。关于悖神的罪性论及其无能为善的设定是他力救赎的神学根据,打开信仰之门走上悔罪之路是接收神圣救恩的路径,因信而称义是道德超越的目标。这是在神人之间展开的启示-信仰-救恩的过程,即外在而超越,突显知和行、应该和能够之间的距离。基督教关于人性幽暗面的洞察与神圣之维的彰显,可以提醒儒家对于人的有限性存在处境保持警惕。
自力与他力、善性与罪性、良知与信仰、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按照康德的说法,人在本质上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乃是两个世界的公民,既是自然世界的一员,遵守现象界的必然法则;又是自由世界的一员,遵守本体界的道德立法。这使得人的存在在受必然性约束的同时,不会像动物那样完全沦入自然本能的生存秩序,相反能够生活在道德法则的自由世界。所以尼布尔说,人是一种兼具自然依赖性和精神超越性的双重性存在者。由此推知,成全一个道德的人意味着可以突破人的动物性生存的限度,进入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之境。这就构成了人类特有的“道德超越性”的观念。那么,如何理解超越性的根源或依据、路径或模式、旨归或目标呢?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各种伦理传统都有自身独到的见识。儒家可称为基于天赋良知的自力成圣观,基督教可称为源于他力救赎的因信称义论,二者构成鲜明对比。这一话题一度受到学界热点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福建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