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贺沛
首发
PPP产业大讲堂
五、创新PPC新样板,推进厦门湾南北两岸区港联动,产城融合随着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其促进作用将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这一共生发展的过程中,港口也将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随着大漳州都市区(厦门港南岸新城)的全面发展、漳州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区的逐步开发,以及漳州市海洋经济战略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运输需求的提升,并要求港口实现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因此,未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将对漳州市社会经济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城关系互动发展模式示意图
1、构筑以“前港”为核心的厦漳对接系统未来随着厦门湾“三群联动”的不断深入,厦门产业的逐步空心化,加之其空间承载力的限制,漳州市将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承接更多的城市功能及产业的转移,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获取商机。因此,应通过港口开发,构筑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为生态商务集聚区,港尾、浮宫组团为两翼的厦漳一体化空间对接系统。
通过梳理相关规划,厦漳一体化共有四条通道:一是漳州中心城区-角美台商投资区-海沧区-厦门本岛的陆上通道,二是同安区-集美区-海沧区-漳州中心城区的陆上通道;三是厦门本岛-招银港区-招银/港尾组团-龙海-漳州市中心城区的海陆通道;四是厦门本岛-招银港区-招银/港尾组团-佛昙湾/隆教组团-东山湾。
规划期内厦门将主要向北发展,集中表现为翔安区和同安区进行了高强度的开发,尤其工业主要向同安区集聚,因此北部通道主要采取“工业联动模式”;相较之下,鉴于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向现代商务和宜居新城转型升级,且有望在规划期内升级为厦门本岛的BRD(生态商务综合体),因此厦门湾南部的两条对接通道更适合采取“商务驱动模式”。
厦门本岛对外辐射方向(左)及厦漳一体化联系通道(右)
基于上述认识,从厦漳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需要在规划和发展层面做3个方面的工作:
(1)将招银-港尾-浮宫组团升级为漳州副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大漳州都市区(厦门港南岸新城)建设中先行启动区的引领作用,纳入统一规划和协同管理范畴,依托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提升商务休闲和研发功能两大功能,提高对接厦门本岛的对接能力,彰显现代港口城市的内涵。
从规划的技术层面,将该区域划分为厦漳空间对接区、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城一体化区和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空间统筹区3个功能分区,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0个功能组团,不同功能组团可以跨“分区”分布,其中厦漳空间对接区和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空间统筹区肩负对漳州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个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厦漳同城的空间对接区域、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城一体化区域、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空间统筹区域。
10个功能组团主要包括:现代商务组团、都市休闲组团、渔村休闲组团、居住配套组团(港尾)、港城一体化组团(招银港区)、港城一体化组团(后石港区)、海洋科技研发组团、高尚居住组团、居住配套组团(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以及高新科技组团。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功能区开发策略
功能分区
功能组团
开发策略
厦漳同城的空间对接区域
现代商务组团
主要发展港城服务业,招银-港尾组团的功能核心区。
市级客运枢纽站场功能的延伸,位居厦漳对接的最前沿。
都市休闲组团
依托双鱼岛及周边地区,构筑两个交通节点区域项目集群,盘活东部岸线旅游生态旅游资源。
渔村休闲组团
厦门本岛及都市休闲组团的补充,重点发展周末经济。
突出漳州渔村与渔民的文化本底,使之成为海西地区最大的、以渔民为题材的旅游发展综合体。
居住配套组团
(港尾)
利用轨道交通的便利性,构筑面向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的居住区。让位于现代商务组团和都市休闲组团,主要位于港尾组团,距离佛昙湾-隆教组团约15公里,是最佳的通勤半径,也为该组团提供良好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撑。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城一体化区域
港城一体化组团(招银港区)
该组团集中港航物流、居住配套、商业服务、科教文卫、临港工业等基础职能。
港城一体化组团(后石港区)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空间统筹区域
海洋科技研发组团
相对而言,研发组团对空间区位的敏感度将明显低于商务与商贸服务、休闲旅游以及文化创意(簇群化、时尚化与创意思想的启发)等产业。因此,可面山而非临海,依托浅山地形,创意打造花园式的研发环境。
高尚居住组团
作为以商务服务和都市休闲为功能主体的城市功能区,为漳州中心城区、角美组团以及厦门本岛组团的商务人群、高收入群体提供居所。
居住配套组团(招商蛇口东南区域)
主要利用厦漳大桥及未来的轨道交通,为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角美和海沧地区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便捷的居住条件。
通达距离也集中在约15km的范围之内,适合以经济适应房或廉租房等形式配建。同时,通达东园-浮宫-白水组团。即为周边地区约10-15km范围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并成为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周边地区近期开发的最大居住区。
高新科技组团
作为研发组团、商务组团、高端港航服务集聚区三大组团的功能延伸,为整合滨海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功能上,积极落实重点科技攻关领域,包括水产养殖、生物制药、新材料与新能源、海洋装备以及节能环保等。在空间上,集中在港尾组团,对接研发组团和商务组团,又可直接对接古雷-南太武组团的重要工业园区和集群。
11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空间统筹意向
(2)搭建厦漳经济协作框架,“借力”厦门,构筑“同城化新政试验区”,将“厦门港同港同策”等政策空间扩大至试验区的范围,形成漳州和厦门高端生产要素的共享平台,服务漳州市工业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建设环厦门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目前,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尚未建立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未来随着港口功能的不断拓展,厦漳对接系统的持续完善,势必将对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的优化调整产生巨大的影响。
打造沿厦门湾南岸滨海大道景观轴线
考虑到招银港区与石码港区,乃至海沧港区之间的物流仓储以及其他行政与商务活动的互动,基于沿厦门湾滨南岸的海大道景观轴线的打造。需要在规划和发展层面开展以下工作:
(1)将沿厦门湾南岸的滨海城市干路(招银港区-沈海高速段,《漳州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与2号轨道交通相平行的滨海城市干线)升级为都市区的快速主干线,或区域快速主干线,与规划区内滨海区域快速主干线(G)对接,构建环厦门湾快速环线,以快速对接沈海高速和厦漳跨海大桥,实现港口之间的高效互通(具体路段参见《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交通交通图》)。
(2)将此段主干线打造成城市景观轴线,构筑大漳州都市区(厦门港南岸新城)的环湾景观大道,与厦门联动打造环湾滨海景观大道,为构建水城、绿城,打造万径流彩的生态之城、又富又美幸福漳州贡献力量。
漳州市规划区交通路网及新增交通点线
(3)增加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市级客运枢纽,作为客滚运输中心、三条轨道交通(分别为漳州南站-招银港区的客货两用铁路线、漳州市中心-招商局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的轨道交通专线,以及厦门本岛-招商局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的海底隧道,并延伸至佛昙湾)交汇处的客运枢纽,并依此枢纽节点构建与浮宫和港尾实现快速链接的BRT公交系统,提升客滚运输中心的服务功能,促进漳州市城市功能的完备。
建设以疏港公路和铁路为轴线的交通走廊
目前滨海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前港”的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交通运输密集分布在龙厦铁路(一级)沿线。未来,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和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将衍生出另外三条重要的交通走廊:一是沿沈海高速公路的滨海交通走廊(二级);二是永(安)-漳(州)铁路沿线(三级),该线路指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通过港尾铁路连接龙厦铁路,再通过沿海沪深货运专线连接鹰厦铁路,进而实现与永安等地的连接;三是连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和后石港区的沿海高等级公路,贯穿于S省道,主要作为招银港区客滚运输产生的国际游客通道,以及滨海新区与厦门的通勤主干线。
新兴交通走廊的衍生
3发展以现代港航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未来,港口将在带动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航运服务业、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等产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有力支撑漳州市推进“海洋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
.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
建设物流基地
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围绕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周边钢材企业如首钢凯西、三宝钢铁等建设钢材物流基地;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年进口木材万方的规模,建设木材物流基地;建设以木材专用泊位及木材加工项目为龙头的年万立方米木材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国家粮食物流园区和招商物流为龙头年万吨的粮油食品物流基地。
打造加工基地
(1)依托港口钢材运输,发展以首钢—凯西为龙头的钢材制品加工业,形成年产万吨钢板、管材,年亿元产值的省内最大的钢材加工基地;
(2)依托粮食运输,发展以中纺集团、马来西亚棕榈油和法国路易达孚、美国ADM为代表、年加工能力万吨、产值亿元的粮油食品加工业,成为福建省种类最多的食用油加工基地;
(3)依托港航产业对临港装备机械的需求,发展以诺尔港口起重设备、豪氏威马、中集等船上起重设备为龙头的交通机械制造业,形成年亿元产值,成为福建省门类最集中的交通机械制造基地。
(4)依托漳州港码头已形成的木材港口地位,建立区域性木材交易市场和木材工贸园区,进一步扩大进口木材量;培植木材加工相关产业链,形成“一中心、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探索供应链平台
充分发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的“港口优势”,构建“以码头装卸作业为前方,以物流园区支援为后方”的“港航物流业新型模式”,通过码头后方物流园区构筑以下五个平台:
(1)采购平台:近期实现规模采购,开展“木材贸易、粮食贸易”等港航物流增值业务,中远期则加强钢铁机械、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产品、家具制成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
(2)运输平台:实现集散中心功能化,吸引大量社会车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构筑专业运输平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三网融合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强化新型运输与管理模式。
(3)交易平台:构筑专项产品交易中心,近期主要吸引小型生产及贸易企业采购,并争取国家的补助。中远期则重点加强相关货种的定价与交易、指数发布等职能。
(4)金融平台:近期重点开展银行质押担保放贷和企业质押监管等金融物流业务。中远期重点开发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强化银货通在线、风险管理系统、网络化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物流集成工作站、以及外部信息系统数据接口集成等功能模块,为客户提供物流仓储、贷款融资、行情资讯、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资讯与信息管理系统服务。
(5)信息平台:深入挖潜社会资源供应链的上、下游,通过物流园区信息系统构筑专业信息平台。重点开发港口业务信息平台,包括港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港口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两个分系统;以及港口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口岸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港口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三个分系统。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供应链平台组成结构
2.依托港口发展航运服务业
目前厦门湾港口群规模尚小,航运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应积极依托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优势,按照“空间模块化”和“产业集群化”的模式,借鉴“点线面”汇聚的“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发展模式,与东渡港区和海沧港区实现空间的高效对接和产品的错位,促进漳州市港航服务业的发展。
在产业上,面向国际航运市场开发、高端客户培育和现代化后勤服务保障三大领域,拓展体现海西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的现代港口产业集群。航运服务业的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表6-2所示),可根据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的发展阶段与预期,从开发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角度,进行适当选择、分阶段发展。近期应以基础航运服务业为主,如港口物流仓储业、货运代理业等,中远期适时发展物流信息服务、港航工程与装备研发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在空间上,塑造具有国际商务环境标准的“线”和“面”,抓住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契机,积极构建以东渡、海沧等航运服务集聚区为龙头,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航运集聚区为依托的“厦门湾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业分类
序号
产业类别
产业名称
1
研发服务业
港航工程与装备研发
港口管理科学与软件开发研究
2
技术服务业
现代港航信息装备应用
港航自动化工程装备应用
3
管理咨询业
港航企业管理咨询
港航企业资质认证与信用管理
关联业务的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
4
市场服务业
国际采购与产品市场调研
现代港口物流仓储服务
航运市场调研与广告活动策划
航运文化展示与创意设计
国际港航论坛/产品博览
5
信息服务业
数字港口/电子口岸数据处理
国内外港航物流信息服务
国内外航运服务企业信息查询
6
法律服务业
国际航运政策与法律咨询
国际航运仲裁
7
金融服务业
航运金融、保险与租赁
船舶交易(包括游艇)
航运运价交易
8
人力资源服务业
港口从业人员业务培训
国际航运物流人才服务
港航企业家商务休闲
4.打造环厦门湾海洋经济的战略支点(1)发展思路
建议将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城建成全国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树立“海西(漳州)蓝色硅谷”的产业形象,采取“科技人才撬动、专项政策驱动和社会力量推动”的模式,鼓励创建“海西(漳州)海洋科技研发试验与企业孵化示范区”,推动建立福建省海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纳入国家级试验区的范畴。
(2)空间布局
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构建港城一体化的空间集聚优势和厦门湾海洋文化活动较为集中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与福建核心研发院所与社会团体的空间临近性,将“海西(漳州)蓝色硅谷”核心区,作为“海西(漳州)海洋科技研发试验与企业孵化示范区”的启动区。
(3)产业选择
探索发展高新技术海洋产业,使之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即在目前确定的游艇、石化、机械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构筑海西海洋科技的国际创新与实验基地。大力发展以海外及省内外其他资源,尤其是海洋资源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
l海洋科技类: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新材料、生物保健护肤产品、海洋环保监测设备以及生物工程装备等产业。
l先进临港装备类:重点发展以特钢为原材料的中间产品与终端产品、新型远洋捕捞装备、深海作业装备、海洋环保材料等产业。
从分阶段发展来看,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近期和中期应重点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养殖新品种培育、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远期应重点发展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与装备、船舶装备与仪器仪表、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海洋农牧化等领域。
5.培育环厦门湾滨海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作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构建漳州市第二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1)结合双鱼岛开发,与鼓浪屿联袂打造厦门湾两大都市休闲新业态的制高点,支撑漳州市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打造“厦门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厦金航线和客滚运输的优势,充分挖掘台海两岸高度融合的文化产品,开辟两岸文化主题公园,发展对台旅游服务业。
(2)充分发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丰沛的自然、岸线及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游艇经济和商务休闲旅游。虽然游艇业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但目前在各地已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可以预见未来游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应把握发展机遇,针对市场需求,在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打造厦门湾南岸游艇休闲旅游区,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多元化产品互为支撑的新型旅游业态。
(3)依托火山景区的品牌优势,打造招银-前亭-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对接的旅游景观走廊,集聚山、港、海、船4大景观要素,作为都市商务综合体和商务休闲综合体的延伸,升级为厦漳一体化区域郊野型的都市休闲核心区。
(4)依托“港尾I级渔港”和现有渔村,塑造“世外净土、悠哉漳州”的形象和意境。实现卧床听涛、随船出海、入乡随俗的深入体验。重点发展具有渔乡风情的体育健身、水疗、药浴、足疗、保健等康体休闲产品,打造都市海洋慢生活体验区。
(5)在空间布局上,划分为都市休闲组团和渔村休闲组团。其中:都市休闲组团要求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休闲场馆、体育与会议场馆以及漳州商会会馆、港航文化馆、海洋馆和船文化景观长廊等,展现和塑造纯洁的闽台文化。渔村休闲组团要求以渔文化民俗街为载体,串联集成海西重要的渔村神话、庙堂古建、军事遗址、民间渔业作坊和工艺品作坊等。
(6)构筑漳州市旅游线路的组织策划与管理中心。建立厦门湾南岸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方面可作为非厦门本地游客重要的中转基地,将“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另一方面,通过高品质的旅游宣传与推介模式,以及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产生、扩大和满足“福建土楼·海西漳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望在极大程度上将中转游客转变为目的地游客,与漳州市区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特色各异、双核驱动”的旅游后勤服务模式。
新兴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格局的衍生
6.打造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为核心的的南太武滨海新区(1)针对招银港口对漳州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可有如下判断:
发展初级阶段:漳州市总体上将呈现出“一核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漳州中心城区,一轴则为厦门-漳州-龙岩发展轴线,三带则为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市)的发展走廊。
发展的远期阶段(或成熟阶段):漳州市呈现出“两核两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其中,两核分别为漳州中心城区(含角美组团)和招银-港尾组团,两轴则增加中心城区-招银港尾组团-东山湾沿海发展轴线。因濒临厦门本岛,招银-港尾组团的都市化特征更加显著,并使中心城区-招银港区港尾组团的城市景观更加现代化和特色化,呈现出典型的现代滨海景观。
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初级发展阶段(左)和成熟阶段(右)条件下的空间格局
(2)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城规划对整体空间和产业布局做了充分考虑,在新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厦漳一体化发展要求下,需进一步强化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及招银-港尾-浮宫组团的综合统筹价值。这便要求优化滨海新区内部空间结构体系,使之形成“圈层+走廊”的共生型空间结构。
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城产业布局及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6-10漳州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区空间架构
所谓圈层结构,招银-港尾组团作为厦门本岛的圈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辐射龙海、浮宫、佛昙湾,使之成为该组团的有机组成部分,构筑漳州市副中心,纳入一级节点,建议纳入统一规划范畴,作为一级节点的规划控制区。
所谓走廊,即将龙海看作是漳州市区-招银-港尾组团经济发展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与角美并列,属于二级节点;其他沿海组团属于三级节点,并构筑漳州沿海经济发展走廊。
(3)按照《海西经济区规划》、《厦漳泉同城化规划》以及《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该组团的滨海火山地质旅游组团作为海西和福建省重要的滨海旅游核心区,也是漳州市三大旅游核心区之一,距离港尾镇仅有15公里,距离厦门市区亦仅有30公里。因此,规划期内该组团将成为重要的集工业、居住、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城,是综合功能的集聚区。
漳州市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左)和等级规模(右)规划图
7.打造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为战略支点的漳州新都市区根据《漳州滨海新区—厦门港南岸区域发展规划和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对厦门港南岸新城的要求,先行启动区应率先坚持并落实城市、产业、港口三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加快打造一港两岸联相呼应、对外更加开放、与台湾深度合作,以及与周边地区联动协调发展,引导漳州发展成为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
作为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招商蛇口东南区域的综合优势极为明显:首先,依托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的区位优势,产业要素齐聚,交通、贸易便利;其次,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作为厦门湾“一港两岸”格局的南岸首发区,将成为漳州对外开放的I级窗口区;此外,作为对台直航港口,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必然将带动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成为厦门港南岸新城对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因此,凭借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的综合竞争优势,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区域将全面实现产城、港城关系的优化提升,发展成为漳州构建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的“先行启动”区与“先锋棋子”区。
8.未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产业新城作用的测算港口吞吐量预测
未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将仍以服务腹地经济为主,为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及周边地区的临港工业、城市物资提供便捷的物流运输服务。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滨海旅游,搭建台湾-福建海上又一便捷通道。
根据腹地国民经济发展对港口吞吐量需求的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外推、指数平滑、弹性系数法等多种预测方法,预测招银港区和年吞吐量将分别达到和万吨,其中集装箱分别为万TEU和万TEU,预测后石港区年和年吞吐量分别为0和万吨。
港口对经济社会的贡献预测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对漳州市的经济贡献将会呈现跨越式发展,其贡献水平不仅取决于港口自身的发展,还受到区域经济格局、城市产业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预测依据
根据前文预测,年、年漳州市经济总量将分别达到5亿元和亿元。就经济结构而言,未来漳州市将经历第二、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过程,规划期末第三产业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达到或超过全国沿海同等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水平。
就港口规模而言,根据前文预测,和年招银港区吞吐量将分别达到和万吨,其中集装箱分别为万TEU和万TEU,后石港区吞吐量分别达到0和万吨。
(2)预测结果
考虑到未来漳州市,尤其是招商蛇口东南区域周边地区将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也将明显调整,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经济、旅游休闲等产业的不断扩大,将带来港口贡献的快速增长,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表现为间接贡献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
根据港城发展趋势,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进行调整,经初步模拟,年招商蛇口东南区域港口经济贡献将快速增长至亿元,每万吨吞吐量拉动增加值万元左右;年的经济贡献将攀升至亿元,每万吨吞吐量拉动增加值万元左右。在近中期发展中,港口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明显增强,预测年GDP贡献率将达到2.1%。
未完待续,明天更精彩。。。
贺沛老师相关文章链接:
一、从BOT到PPP,招商系PPC开发模式下的新型政企关系
(上篇)
(中篇)
(下篇)
二、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合作——PPP在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上篇)(中篇)
(下篇)
三、前港—中区—后城——PPC开发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完结篇)
四、产业园区PPP投融资渠道的理论与实践(连载一)(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完结篇)五、招商蛇口PPC与华夏幸福PPP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比较分析(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连载六)
(连载七)
(完结篇)六、PPC开发模式与湾区经济(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连载六)
(连载七)
(连载八)
(完结篇)七、湾区空间结构下产业新城的PPC开发模式(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八、湾区经济中PPC开发模式的中区产业协作平台分析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九、贺沛:湾区内部竞争与PPC要素配置(连载一)
(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