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Roomy编辑|周长贤
“我是老一代,感受到了作为‘造车人’的局限性。我认为有必要在新的时代引退。”站在全球第一的巅峰,丰田掌舵人丰田章男卸任了社长的职位,53岁的佐藤恒治接过了丰田章男手中的接力棒。
丰田换帅,意图明显。一家驰骋了多年的传统汽车,不得不面对电动汽车扩张的时代。
随后几天,履新的故事,再次上演。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加盟了小鹏汽车,直接向创始人何小鹏汇报。何小鹏称,期待王凤英的加入,能够给“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火花。
这家智能化先锋品牌,在0-1的阶段风生水起,但随着规模的增大,不得不面临着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建立面向大规模制造销售架构的挑战。
传统车企需要敢于突破的新力量,新势力犯了一些传统车企不会犯的常识错误。两条道路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在央视财经频道重磅推出的《品牌强国之路——极氪篇》中,我们看到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与他身后的工程师们,正在用行动书写着答案。
第三条赛道
年3月,极氪智能科技成立,安聪慧履新CEO,这也是他在吉利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第三次挂帅新能源。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必须成功的变革。
两年不到,极氪的表现堪称“横空出世”。作为一个新品牌,极氪创下从诞生到新车交付仅天的速度,第一款车型极氪在天交付万辆的成绩……比蔚小理少一半的时间。“极氪速度”,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安聪慧追求速度,但并不认同“横空出世”。因为,这是对极氪品牌价值的轻描淡写,也是对其背后技术和资源积累的一种忽视。
“电动车赛道是一场马拉松”,安聪慧说,极氪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这场马拉松,“传统车企也在转型,进入到智能电动时代,没有造过汽车的一些企业,也进入到智能电动这个行业中来,竞争非常激烈。”
与其他传统车企转型充满妥协的“中间道路”不同,极氪以独立企业、运营全新的品牌,打造用户型组织的形式,根据自身的优势,在传统汽车和造车新势力之外走“第三条赛道”,以实现彻底的变革。
这是决心。
第三条赛道的优势,在于把前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把巨人的力量和纯粹的用户思维,结合在一起。”这需要深厚的功底、扎实的节奏、敢想敢干的态度。就像安聪慧时常所说的那句话,从最难的切入,“我们走了一条又花钱、又花时间、又需要强大韧性的路线”。
“极氪是从智能纯电最难的产品和技术细分市场切入,这也是和其他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安聪慧曾给出打造品牌的两个答案,是层层递进的。他表示,一个品牌的形象取决于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要保持长期的战略”。另一层面是,品牌是需要积累、沉淀,需要用户感知和认同的。
从电动化的洪流中,安聪慧看到了三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产品端,包括产品的研发、制造、物流、采购等;第二是用户端的庞大生态;第三是资本端,也就是说它在几大领域和传统汽车确实有很大不同。
达成一切的基点,在于核心竞争力。“一个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架构的能力,是要靠长期大量的投入,逐步积累和形成的。”
安聪慧提到的架构,正是指经过五年研发,投入超过亿的SEA浩瀚智能体验进化架构。
这是底气。
浩瀚——迎难而上的抉择
最难的产品,最难的技术细分市场……极氪的选择,都和“难”字挂钩,但归根结底,敢于“难”,更多的是来自底气,还有一种坚持。
在此前的采访中,安聪慧说,做极氪的开始,就是从纯电路线设计平台的争论开始的。“纯电产品就应该使用专用的纯电平台,油改电是行不通的”,这是安聪慧的坚持,以及洞察。
这个坚持,一开始的投入成本会比较大,但是长期来看,势在必行。宝马工会主席曾在首款电动车型市场遇冷时,明确喊话,宝马应该改变路线,建立专属的纯电平台。兼容平台上生产出来的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软件定义汽车”,这句口号很多车企都喊过,能做到的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一开始,很多人就没选择“全栈自研的架构能力”,或者缺乏资源和体系来支撑这条颇为花钱和花时间的路线。
这么大投入,值得吗?
并非没有疑问,但安聪慧认为,那些以为智能电动车比传统汽车更好造的说法,想简单了,其实造智能电动车难度更高、更复杂,因为除了产品,还要布局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圈。
“不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还是极氪重新定义的智能驱动,我们必须在每个领域追求第一”,他认为,从最难的、高端的和差异化的产品做起,就可以成功打造极氪品牌。这句话,就像一张军令状。
为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领先且丰富的储备,极氪的工程师时常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既要,又要,还要”,除了打破技术常规,还要打破自己的思维。
从第一款产品开始,极氪就确定了“猎装即全能”的产品理念。而且,极氪要在全价值链体系上在技术上做到平衡。
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全新智能电动构架和平台带来的体系能力。而极氪,正是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开山之作。
作为浩瀚架构研发团队的助理总工程师,朱方方经常到工厂的生产线上来,事无巨细地反复打磨,观察一辆新车的诞生。
“极氪所有的车型,都是脱胎于浩瀚架构,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尺寸带宽的纯电架构,其实是一个架构的大家族。”
目前,浩瀚架构已与奔驰等9个汽车品牌达成了合作,正在研发的车型超过25款,可实现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满足轿车、SUV、MPV、小型城市车、跑车、皮卡等车型的需求。
与此同时,浩瀚架构以电池为中心,不仅重心低,还可实现50:50的前后配重平衡。架构上的产品可搭载高性能电四驱系统,实现毫秒级的动力分配;最高kW的双电机布局,可将产品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至3秒以内。
“架构造车的一个优点就是什么?”朱方方指着生产线上的和MPV车型两款截然不同的车型说,所有的夹具,所有的生产工具,和都是可以共用的,“就是可以像下饺子一样,快速陆续推出更多的车型。这也是我们架构造车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特点。”
在品牌内部实现架构快速造车的代际化、规模化优势,只是极氪的起点。极氪希望做到的事情,也是30年前吉利造车时想要做的事情,“技术强国”,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做一个让全球都认可的智能化科技公司。
“控股集团之外的其他一些品牌,也在开始应用浩瀚架构,充分体现出整个浩瀚架构的一种技术先进性、领先性。我想浩瀚架构一定会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安聪慧认为,模块化架构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诸如大众、丰田等大型车企都拥有自己的模块化架构。
年,极氪交付7万台,成为国产30万+级别纯电车型销售冠军,这是用户用真金白银给浩瀚做出的评价。
极氪全球化科技生态——创新为因,体验为果
去年11月,极氪第二款MPV车型上市。
上市前的预热海报文案是:“今天晚上这一个小时,将把MPV划分为两个时代”——极氪代表的,是智能纯电高端豪华MPV的“新时代”;而其它的,都是传统MPV的“旧时代”。
划分新旧时代,可以说是足够的自信。无论这句话引发的讨论声有多大,在市场、用户、科技等等层面,大家都希望知道极氪到底是一款什么车?
“极氪将MPV的豪华空间、SUV的强悍安全以及跑车的卓越操控融为一体,不仅树立了豪华MPV在设计、安全、豪华、性能和智能方面的全新基准,更是站在用户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豪华MPV,带领六座大型豪华车领域进入了智能电动时代。”在新车发布会上,安聪慧如是说。
极氪的上市,意味着极氪的所有技术研发都在为纯电车型做积累,在充分发掘和发挥纯电架构的价值,同时标志着,极氪品牌进一步冲高至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SEA浩瀚架构的支持下,传统MPV难以解决的痛点,在极氪的身上得到了有效解决。比如,由于车身大,刚度低,安全性成为传统MPV饱受诟病的“天生命门”。
在立项之后,极氪就给到项目组一个重要的课题——安全,“如何在纯电生态的浩瀚架构基础上,提升MPV车型的后排舒适性同时提升安全性?”
为此,极氪架构中心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李天奇担任专项总工程师。他每天思考的是,传统MPV因为第三排座椅的布置,距离车尾过短,安全往往无法得到保障,该怎么解决?
一体式压铸技术的诞生,提供了解决方案。最早,该技术由特斯拉开创性地在ModelY后车身上应用实现,引起了业内的一股新风潮。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好处,在于车身零部件的工艺,能大幅减轻车体重量的同时,减少零部件与焊接工序,提升车体刚度。
极氪要做的,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让一体式压铸技术体现极氪品牌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深度理解。
“用压铸工艺来实现一个大型的一体化车身零件的技术,目前在这个行业里面还是相对比较领先的。”据李天奇介绍,秉承着无差别对待、六座都安全的“6S6S安全开发理念,极氪的车身设计,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一体压铸车身部件。
不过,从立项到新车上市,时间只有一年不到,对研发团队来说,挑战是巨大的。
而且,从钢变成铝的话,材料的特性以及从冲压变成压铸两种工艺的差异,会导致产品设计完全不同。为此,李天奇和团队前后用了8个月,实现了特斯拉用时近两年才做到的工艺研发,并且做出了新的突破。
“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竟然也自己开发出了这样一个零件”,在极氪工厂焊装车间,李天奇近距离观察完成焊接后的极氪上车体之后,毫不掩饰地自我表扬,“别人能做到,我们中国团队自主品牌也能做到,而且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在传统MPV最为薄弱的车尾,通过7吨巨型压铸机,极氪拥有了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又比如,通过四段式碰撞分区策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维修成本。因此,极氪达到了“重新定义5m以上豪华车的安全标准”的目标。
但是,问题不仅仅在安全。如何真正操刀做出这样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并不容易,需要从表至里的体系实力。安全的考量,舒适性的释放……更多层面需要突破。
难题之一,当一贯以舒适性著称的MPV“触电”,因为电池布局占用底盘,会让工程师在续航里程与空间体验两方面纠结。
既要,又要,好在原生纯电的浩瀚架构,给极氪带来了“空中大平层”。极氪从台阶到地面最低为36cm,既释放了更多的内部空间,电池包的装载也不会显得臃肿。不过,还有电池续航和安全平衡的课题,需要解决。
极氪是首个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品牌。在麒麟电池高达度电的加持下,极氪高配ME版的续航达到公里。而在年极氪全能进化中推出的“千里续航套装”,更让加持麒麟电池的续航突破一千公里大关(CLTC工况)。
当然,拿来主义,从来都不是极氪的脾气。
从极氪开始,作为中国第一批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者的潘福中,日常与团队讨论和研发的重点就是,“如何实现支撑高续航里程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集成效率”“安全维度怎么加强”……
“我们在这块花了很长的时间跟精力,去探讨怎么做到最优的设计方案,怎么让这个产品能达到最高的性能的基础上,各方面的安全,可靠性,也得到最优体现”。
为此,潘福中与团队从早期原机样品到模具件再到可量产的量产件研发,历经四年时间打造出了全栈自研的极芯电池包。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研发团队进行了上百项测试,测试通不过的时候,就得找原因。潘福中说,这个过程“就跟破案一样,比较磨人”。最终,原因找着了,问题解决了,“成就感也就来了”。
潘福中和团队的成就感之一,就是破解起火隐患打造出极芯电池包NTP无热蔓延技术,可实现多层隔热、无障碍排热、实施防控、自动预警、主动冷却、毫秒断电等六大安全防护,极芯电池包从此获得了“不起火”的称号。
极氪交付的一年多以来,从未发生任何电池安全事故。在此基础上,潘福中和团队开始了对麒麟电池的设计,“我们跟宁德时代在麒麟电池上是共同开发的方式,一起探讨实施方案,一步步推进性能。”
共同努力之下,极氪首创了“十宫格”电池防撞结构,采用行业最厚的铝制侧面防撞梁,致力打造行业最高电池安全要求。当技术评审通过,符合极氪的产品需求之后,潘福中和团队的步伐,就奔着3.0、4.0的全自研产品努力了。
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浩瀚架构跳出传统制造的桎梏,极氪在安全、豪华、性能方面,为电动MPV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
致力于做一个全球汽车品牌的极氪,视角并不仅限于国内,在全球多地都进行了科技生态布局。
在极氪欧洲创新中心,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0余名顶尖汽车工程师,通过模块化开发、虚拟工程、软件系统开发持续创新,可以快速响应全球用户的需求。
在上海智能研发中心,核心业务涵盖智能座舱、数字座舱、软件电子等领域,是极氪打造智能化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的重要支点,将为智能时代赢得更多发展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纯电架构浩瀚-M,就是由极氪欧洲创新中心和中国研发团队联合设计开发。目前,基于浩瀚-M架构,极氪打造出了M-Vision概念车,有着智能移动百变空间之称。
在极氪内部的“开工信”上,安聪慧明确指出,行业竞争的下半场,智能化是主战场。目前,极氪已经建立了业界绝无仅有的全球化技术生态和领先于行业的研发团队,并在智能架构、智能驱动领域取得了绝对引领的优势。
《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认为,这种领先优势的取得,既归功于持续的高研发投入,还得益于极氪将前瞻技术快速落地为产品体验的体系化能力。而后者,正是对创新为因,体验为果的最好诠释。
写在最后:
极氪的全球化科技生态,还在不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随着和的市场表现,极氪在全栈自研和架构平台造车上,有了更成熟的经验之后,极氪希望能够在智能化的布局上,也能独树一帜。
去年7月,在“极氪进化日”上,安聪慧表示,极氪品牌的主要进化升级都放在了产品身上,共有三大部分——“智能驱动”、“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
“合作+自研”两条腿走路的智能驾驶开发模式,正在让极氪在智能化领域大步前行。
浩瀚-M架构,可以兼容全球几乎所有的智能驾驶软件系统,支持高阶自动驾驶。这是极氪对未来产品的软硬件升级做出的长远规划。
和Mobileye合作的极氪NZP高速领航辅助系统,正式开启高速NZP全面先锋测试,目前双方也在联合开发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新款消费级纯电动汽车。
年,被安聪慧称为“印证极氪模式的关键之年”。同时,他认为“今年的竞争会十分残酷,淘汰赛席卷而来,行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极限挑战。”
为了迎接这样的挑战,安聪慧对内提出了五大关键任务,其中,在智能化方面,须实现两大智能化目标:智能座舱要着力突破,打造行业标杆水准;智能驾驶双线并进,跑赢智驾赛道。
他还指出,今年极氪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会进入收割期,要求各团队要加快让技术落地生根,确保关键领域的引领地位。
早在8年,李书福曾说,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是吉利的使命。如今,在磨砺中拔擢而出的吉利,正在通过以极氪为领头羊的品牌矩阵,筑起中国汽车的底蕴。
显然,在电动智能化的变革大潮中,相比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极氪对赛道、架构与科技生态的路径选择更为清晰,也更为笃定。
正因如此,极氪正在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智能进化的持之以恒,让中国汽车的高端创新在全球开花结果,并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中国汽车品牌强国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