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特色小镇是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需要一个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3年投入30亿元到50亿元,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要彰显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小镇只有1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产业过于分散,肯定形成不了特色。在打造产业特色过程中,要着眼长远,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的比重、高端制造业的高端水平上。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要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健康小镇,要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等作为重点;环保小镇,要把能源环保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引领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
要彰显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打造的生态特色与小镇周边有显著区别。切不能发展了小镇经济,破坏了小镇环境。
可实行“嵌入式开发”,借鉴乌镇等模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
要彰显人文特色。
文化特色是软实力,也是产业发展最终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
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而不能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
首先,骨架小。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的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其次,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再次,气质特。特色小镇要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味道,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要强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小镇。
二是要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三是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7大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要紧紧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借助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结成创新伙伴,缩短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历史经典产业,要深挖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粉丝,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特色小镇要建成创意小镇。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建设一个创客中心,以好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的业态,创造性地培育出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特色小镇是有物理空间边界,但没有产业合作边界,是各种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开放小镇。
所有小镇要瞄准与产业定位相关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产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发布平台等,集成利用好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金、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各地方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特色小镇通用创建流程
浙江省创建流程
福建省创建流程
河北省创建流程
海南省创建流程
甘肃省创建流程
山东省创建流程
辽宁省创建流程
天津市创建流程
江西省创建流程
湖北省创建流程
规划咨询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不能照搬现有某个单一领域的规划方式和方法,而应在“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下,针对特色小镇特点开展的创新性实践。
从目前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经验看,全省各地编制的规划名称有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创建方案、创建规划、概念规划等多种,并无统一范式。我们认为,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特色小镇创建概念性规划(以下简称“小镇规划”)的编制框架上,可围绕“主题选择”“小镇选址”“功能定位”“空间组织”“实施计划”等五个主要内容开展,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小镇创建期的各项规划目标。
案例介绍
苏州虎丘婚纱特色小镇小镇将山塘水巷风貌、虎丘名胜景致与婚纱城串联成线,赋予时尚浪漫以浓厚文化气息,建设婚庆产业生态圈,形成一站式婚庆服务,打造全产业链集合的婚庆产业集聚区。
杭州世界健康小镇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平台,以大健康产业为抓手,采用“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拓宽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中心。
中国美妆小镇依托美妆特色小镇的建设契机以及浙江省对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支持,整合集聚国内外化妆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资源,搭建聚集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的平台,以产业投资为核心,建设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国际化化妆品生产与展示基地。
中国书画小镇小镇依托厚重的书画文化和浓郁的江南水乡民俗,发扬传统与现代书画产业优势,打造以书画文化为主题,“创业、朝圣、研学、风情、怡养”联动的特色小镇。
厦门集美小镇规划以健康产业为主题,集健康研发、健康疗养、休闲农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宜业、宜游、宜养、宜居的山水相融、文化多元、创新活力的多彩健康小镇。
昆山四镇(周庄、千灯、锦溪、淀山湖)周庄镇借鉴乌镇发展新思路,强化旅游新特色;千灯镇再造一个国际性门户节点——千灯“国际创新商务城”;锦溪镇对接上海、竞合花桥、引领昆南;淀山湖镇以新造新,形成新文化,为昆南和青浦的国际休闲旅游区助力。
黄山溪口汽配小镇打造集汽配制造研发、主题特色旅游及精致小镇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汽配”产业特色小镇。
安吉穿越时光健康养生小镇由香港龙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综合型养生度假项目。项目位于“浙北第一高峰”龙王山下安吉县章村镇,占地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度1.8亿美元,目标建设为集休闲、度假、养生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自然美、绿色化、高标准、高档次的健康养生度假小镇。
杭州龙坞茶镇打造以万担茶乡、千年茶道为基础,以国际茶都、百年茶镇为主题,集旅游度假、文创休闲、健身养老功能的艺术风情茶镇。
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目标建设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中心、文化贸易中心、展示体验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集聚中心。
绍兴黄酒小镇以黄酒文化为主线,黄酒产业为主导,集古镇游憩、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会议商务、教育培训、创意办公、诗意栖居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省黄酒文化主题产业小镇、长三角知名的黄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休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星田谷”轻奢度假小镇以田园及山水景观为基质、以桃花源精神内涵为核心,打造以住宿为核心体验,“自然”“田园”“有机”“隐逸”为特点,融休闲、观光、商务会议、度假养生、运动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化轻野奢度假小镇。
紫金众创小镇打造“政府引领,高校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引擎。
诸暨市赵家镇皂溪村力求做到触媒置入,整治提升,双管齐下。
中国南亚时尚着装工业小镇目前为时尚工业制造中心、时尚工业研发设计与信息交流中心以及时尚贸易物流和时尚文化旅游中心,力求打造成一个能代言中国、引领南亚的时尚着装工业小镇。
安徽宁国智能汽配小镇总体定位为“中国制造”战略智造升级示范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新高地以及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希望能成为一个能代言宁国的小镇,一个能赶超“德国制造”的小镇,一个能与世界对话的小镇。
浙江篇土地奖励一、特色小镇建设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二、对在全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小镇,省给予一定的用地指标奖励。
税收奖励一、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二、省产业基金及区域基金要积极与相关市县合作设立专项子基金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
浙江特色小镇评价办法
浙江特色小镇实行的是创建制,并进行年度考核,申报时的初审与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规划空间、功能内涵、投资建设、扶持政策,共25个指标项。同时,划分%、99-80%、79-60%、59-40%、40%以下五个层级(有些指标项为“有或无”、“是或否”两个层级)。
规划空间分为: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度、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度、城乡结合部符合度、规划面积、建设面积、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情况七个指标项;
功能内涵分为:是否符合产业定位要求、规划空间独立连片接近度、规划与产业定位的吻合度、特色产业投资比、3A或5A景区建设标准符合度、文化功能挖掘、小镇客厅规划情况七个指标项。
投资建设分为:3年或5年总投资、备案和签约项目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年计划投资、1-9月完成统计入库项目投资额、今年预计完成投资、投资强度六个指标项。
扶持政策分为:是否出台专门政策、资金支持内容、土地支持内容、今后3年或5年可用建设用地、人才支持内容五个指标项。
天津篇到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成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特色小镇与以往示范镇相比,特色小镇具有四大特色。
一是重运营、轻开发。以往的示范镇建设需要对原有镇区进行大拆大建,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再以简单的大规模开发为主,更多引入城市运营的理念,把文化功能作为“内核”,充分挖掘、展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形成凝聚特色小镇的新的文化氛围。
二是重市场、轻行政。特色小镇具有紧凑而明确的空间范围(3平方公里左右),更强调“转型”和“创新”的含金量,它集聚的是整个产业链中一部分高端的核心环节,以及与主导产业相互关联、共存、促进的各种创新功能、服务功能、社区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是重颜值、低成本。特色小镇在满足小镇居民产业、居住、游憩等功能基础上,更强调精细、美观而具有地域辨识性,更加强调小镇绿化景观等的塑造,实现城乡空间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
四是重制度、轻蓝图。要“一镇一策”,“一类一策”,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同时对特色小镇的企业全面实现电子化审批。
目前,天津各区相继启动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武清区将打造电商小镇、台商小镇、工业创新小镇、创客小镇、欧式风情小镇、运河创意休闲小镇等“市级特色小镇”,以及自行车小镇、绢花小镇、泉州水城、津门首驿、东方马都等“区级特色小镇”。西青区中北镇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建设制造业特色小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工业科技打印等。
江苏篇年底江苏省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的培育力度,到年全省形成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和个左右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镇。
南京市将通过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城融合,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业创新的新平台、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传承的新载体、美丽南京的新名片。到年,全市将力争建成30个左右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市级特色小镇,并鼓励建设一批区级特色小镇。
江苏省旅游局正式启动全省特色旅游小镇申报工作。建设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全省培育50个特色旅游小镇。
目前除了南京已率先进行试点建设,扬州、泰州、宿迁等市也在积极探索中。
广州篇到年广东将建成约个省级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州目前已编制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先期创建30个市级特色小镇,为其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
黄浦区依据知识城、科学城和临港经济区三大板块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设4个特色小镇:知识小镇、宜居健康小镇、海丝文化特色小镇和旅游休闲慢行小镇。
白云区有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建设人和航空小镇;依托帽峰山、流溪河建设钟落潭健康小镇;依托物流园、淘宝村建设太和电商小镇。
花都区规划了17个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近期将重点扶持打造其中4个:花东绿色金融小镇、梯面生态旅游小镇、秀全珠宝小镇、狮岭时尚产业小镇。
增城区打造成以岭南中医药为特色,以健康管理为模式,以温泉度假为配套的健康小镇;谋划建设新塘基金小镇、朱村科教小镇、增江街文化创意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
从化区打造6个特色主题小镇,西塘村“童话小镇”,以“互联网+”生态旅游为主题的“莲麻小镇”,联溪村“徒步休闲小镇”,温泉镇风景区“温泉浪漫小镇”,以花为主题的西和村“风情小镇”,集桃花、美食、音乐于一体的锦洞村“桃花小镇”等。
甘肃篇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18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通过3年的努力,我省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管理“四方落实”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科学规划、产业集聚,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围绕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自然风貌、文化风俗和资源禀赋,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从今年7月起至年底。
省级财政要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期完成任务、通过考评验收的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特色小镇所在县级政府要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专项用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积极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整合优化资源,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给予支持。
福建篇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3年到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要求各地坚持特色为本、产业为根、精致宜居、双创载体、项目带动和企业主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旅游、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兼顾工艺美术、纺织鞋服、茶叶、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来规划创建特色小镇。
《指导意见》就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人才扶持等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在要素保障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优先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对每个特色小镇各安排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倾斜支持。
《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特色小镇给予债券和贴息支持,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优先享受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专项资金补助或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向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的融资贷款,给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补助,支持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
贵州篇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小城镇。
第二,协调推进、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的二重唱。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小城镇。
第四,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小康小城镇。
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的进程。
来源:PPP特色小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