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物流企业上半年业绩盘点哪个行业最能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崔泽睿、小L

编辑:小L

上半年已经结束了,你过得怎么样?

最近,各大物流上市公司纷纷公布成绩单,市场变好了么?大企业过得怎么样?

运联智库为您盘点了综合物流巨头、快递、快运、合同物流、危化运输、大宗供应链、物流地产、跨境电商物流、平台货运及航运十大领域的半年报,带您一看究竟。

以下是本篇文章中选取企业的整体财报数据: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细分领域那些大家熟悉的企业上半年成绩单。

1、综合物流巨头:顺丰、京东物流、中国外运

能够被称为综合型物流公司的企业,通常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专业的物流网络,也一定要满足业务多样性的要求。它们的经营范围通常包括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中的两种及以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顺丰控股、京东物流,以及中国外运。

三家企业中,顺丰控股利润上涨明显。年上半年,顺丰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下降4.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6亿元,同比增长66.23%。

这是顺丰自年上市以来年度中期营收首次出现下滑,同时,也是其创出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度利润水平。

对于顺丰来说,其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不仅来自于不断扩大优势业务的增量,也得益于其业务结构调优及新业务扭亏为盈,同时还归功于内部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本下降。

从京东物流上半年财报来看,其专注一体化供应链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收到了规模化效益的回报。组织架构调整,以及在物流科技加持下的仓储网络的进一步成熟等,也都是京东物流降本增效成果显化的推动因素。

而中国外运对于其营收与净利双双下降的现象,公告中指出,是由于出口海运及空运价格高位回落,影响了公司盈利。但从中国外运自身的业务情况分析,客单价提升以及业务韧性强,缓冲了中国外运业务下降的幅度,使其业绩整体降幅小于海外标的。

2、快递:申通、中通、圆通、韵达、顺丰

相比去年同期的业绩承压,年上半年的快递业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亿件。据此计算,通达系中,中通上半年业务量约为亿件,市占率约为23.52%;圆通约为97.77亿件,市场份额提升至16.43%;韵达业务量达到84.02亿件,市占率约为14.12%;申通业务量为77.2亿件,市占率约为12.97%。四家企业市占率合计超过67%。

随着快递行业并购整合,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年1-6月,快递与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4.5,集中度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上半年快递行业“价格战”的苗头并未完全熄灭。

中通在财报中表示,其二季度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1%。尽管包裹量增加了23.8%,但单票价格却下降了7.8%。根据圆通、韵达、申通发布的半年报,上半年各企业单票收入分别下滑0.16元/票、0.08元/票、0.21元/票。

此外,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7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但单票收入为8.84元/件,同比下降5.08%,环比下降3.37%。

根据各家企业最新发布的7月份业绩公告,除了顺丰之外,圆通、韵达、申通的单票收入同比减幅都在10%左右。

不过,为了不过多的影响客户对自己业务服务质量的印象,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或会在年下半场有所改变。

3、快运:顺丰、德邦、安能、百世快运

零担作为公路货运分类中万亿级别的大市场,近几年来维持着低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快运模式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快运行业的龙头企业代表包括安能物流、德邦股份、百世快运、顺丰快运等。

年上半年,快运行业的市场需求得到了修复,各代表企业公布的上半年快运业务业绩表现也较为可观。

年上半年,安能实现5.53亿元毛利,经调整税前利润超3.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6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百世快运毛利率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Non-GAAP盈利。

顺丰快运业务规模高增长的同时,营收同比去年增长15%;德邦快运业务实现营收51.22亿元,同比增长11.09%。

快运业务作为德邦利润增长的“主角”,其收入占比提升1.5%至32.6%。该项业务收入上涨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德邦将战略方向调整为聚焦利润的同时,升级快运产品服务。再加上整车产品(大票直达、精准整车)收入增长迅猛,使得零担产品收入实现正增长。除了增加收入方面,公司的人工优化、网点优化等措施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业绩的大度提升。

安能继续推进了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规划实行的聚焦小票货的转型战略,同时,其也采取了聚焦利润的营运原则。而安能实现快速转变,并盈利大涨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其过去的规模积累,促使货源结构和运营效益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优化空间。

这也侧面说明了,加盟网络公司前期走“规模路线”的必要性。

今年,多数快运企业都走“利润路线”的情况下,“规模路线”是一些玩家实现规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开始专注于产业带、用供应链思维做快运的百世集团,卖掉了国内的快递业务之后,将精力更聚焦,并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的方法缩减成本。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利润。

4、合同物流:中国外运、飞力达、海晨、原尚物流、长安民生、京东物流、菜鸟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延伸自己的产业链条,组建适合自己业务特性的供应链业务。

除了本身就以物流业务发家的企业之外,很多电子、生产制造,及电商企业都投入到合同物流事业中,从一个业务小组开始,逐渐脱离壮大为一个部门,甚至独立成公司。

大多数企业选择延伸供应链的初衷,是为了整合自身业务上下游。随着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壮大,根据其自身需求演变成为其他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络服务的供应商。

我们选取了四大领域的七家企业,对比各家合同物流业绩数据。从中,我们也提炼出了一些反应企业变化的信息点。

1)合同物流业绩双提升的中国外运,除了优化组织结构降本增效之外,还不断扩大业务布局,深入快消及零售、汽车及工业制造、科技电子,以及医疗健康等行业,并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自身业务的全环节覆盖。

2)飞力达在过去几个季度里扩张了供应链仓储及配送业务,这些业务的扩张投资,暂时还未取得盈利。

3)海晨业绩同比下滑,除了项目投资处于前期阶段等内部原因外,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

全球宏观环境和消费电子行业的调整,给以国际市场为主的3C产品生产企业的产销量带来了普遍下降,导致生产性物流需求减少,直接影响了这类合同物流企业的业务。

4)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50%,其中,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了10%。

5、危化:密尔克卫

作为危化品运输领域的代表,以货代业务起家的密尔克卫,现在已经通过其自建和并购壮大形成的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货物进出口代理、仓储、工程物流、多式联运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并依托于其物流网络逐步切入化工品分销业务,力求逐步向“全球超级化工亚马逊”发展。

根据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tqdingjunhui.com/dfwfw/128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