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截止年7月,阿里系共计投资起,投资公司家。年,阿里系共计投资98起。发现至今阿里系投资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企业服务,总共起,第二大类是电子商务起,然后是文娱传媒起,第四是金融领域89起,第五物流配送领域61起。年阿里系仅共计起投资,投资金额达0亿人民币以上,其中重大投资20起,累计千亿以上。从这两年的投资布局来看,一方面阿里系投资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投资更注重业务的协同耦合,同时燃起了对企业服务、前沿科技、医疗的投资热情。
说起阿里的战略投资,大家往往说的是阿里资本,其实还包括云峰基金、湖畔山南资本以及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等平台,其覆盖面之广布局之深与腾讯比起来不分伯仲。阿里巴巴的投资布局逻辑是真正基于产业战略投资的底层逻辑动因的,从基于核心主业的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到垂直领域全产业链服务赋能以及前沿领域的布局卡位,再到中心化生态化布局撒网,这个系统化的战略投资逻辑是值得所有互联网领域大厂,甚至包括传统产业领域集团企业深度研究学习的。
本文试图结合阿里巴巴十多年的投资布局实践以及阿里高管公开非公开的讨论阐述,梳理提炼出来阿里大体的顶层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为互联网企业产业战略布局以及传统企业线上线下战略头部提供策略和逻辑层面的参考。
图1:阿里巴巴生态系统
阿里的战略增长飞轮
中心驱动、层层递进、全面赋能
要理解投资逻辑就要先理解战略布局的核心逻辑,尤其是战略的驱动力是什么,也就是企业的动力系统,在不同阶段驱动企业增长的是不同的商业发展动力,为了更加高效简洁的呈现阿里的战略驱动和发展逻辑,我们不会去长篇大论的解读阿里不同阶段的发展逻辑和业务布局,借鉴亚马逊的增长飞轮理论,从最核心的增长逻辑去解构阿里内在的战略发展驱动,这样也便于我们理解阿里的整个战略投资布局逻辑。
图2:阿里的增长飞轮
阿里的第一层飞轮是基于“淘宝+天猫”的搭建链接B端和C端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不断通过提升B端电商交易服务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C端用户消费体验和效率,实现商流驱动流量,流量驱动商流的正向高速旋转,实际基础商流和流量的积累,搭建一个巨量的消费生态。
阿里的第二层飞轮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支付、信用的赋能,实现B端消费更高效的运作和C端消费更便捷的体验,基于支付和信用是触发金融核心要素交易和风险的地基,这就基本上为后续提供消费金融、投融资服务奠定了基础;
阿里的第三层飞轮是搭建线下物流服务体系,通过菜鸟网络以及与其他四通一达、邮政的建立的长期股权及战略合作关系,在线下为B端搭建了强大的流程支持体系,同时为C端提供了更叫边界的物流配送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深入融合,为整个商业系统的发展扎稳了根。
阿里的第四层飞轮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智能硬件科技的基础技术架构和强大的云计算系统架构,不仅为阿里自我商业系统提供全面数字化赋能,同时建立为更广阔商业生态提供产业链数字化赋能的基础能力。
阿里的第五层飞轮就是基于硬件软件和基础技术的万物智能互联,也就是阿里的IoT平台,全面链接商业世界,突破线上下线的空间时间限制,实现万物互联的互联网终极形态。
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飞轮,我们看到阿里的第一个战略核心是,以B端为中心搭建平台生态化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力,进而深度布局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数字营销等交易服务生态,建立一个互联网世界的商业交易服务帝国。
从第三层到第四层飞轮,我们看到了阿里对垂直产业领域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全面赋能服务能力,这个能力是从业务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金融数字化、物流数字化、商业运作数字化,进而到供应链数字化和产业链数字化等多个维度搭建的。这个服务能力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业务链条到外部供应链,进而到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赋能的,这也就是阿里巴巴提出的通过战略投资为实体经济赋能,帮助全球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构想的战略逻辑。
第五层飞轮是阿里在探索布局未来,共同工业物联、城市物联、家庭物联、场景物联在践行互联网时代的终极形态。
图3:阿里的飞轮架构图
(延伸阅读:在阿里巴巴年的财报中,将业务范围划分为四个部分:核心商务,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计划。
1.核心商务部分包括在中国的零售和批发商业,跨境和全球的零售和批发商业,物流服务,本地消费者服务等平台。
2.云计算部分由阿里云组成,阿里云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一整套云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服务,大规模计算,安全性,管理和应用程序服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平台和物联网服务。
3.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利用我们的深入数据洞察力,通过两个主要发行平台优酷和UC浏览器,以及通过阿里巴巴影业和我们提供在线视频,电影,现场活动,新闻的其他多样化内容平台,来满足消费者的广泛利益饲料,文学和音乐等领域。
4.创新计划及其他领域包括Amap(高德地图),DingTalk(钉钉),天猫精灵等业务。)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顶层逻辑
回归战投本源、战略一盘棋、强耦合协同、中心化生态
在阿里最新发布的财年报中,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所谓的战略协同正是说和阿里巴巴主营业务以及未来重点拓展领域高度相关,例如服务全行业和被投企业的企业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阿里接下来重点发展的本地生活服务、菜鸟、大文娱等。
阿里内部员工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也就是说投资是实现集团战略的重要布局和抓手,而阿里战略投资部门也把投资项目是否与集团核心业务的互补协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集团整体战略发展,是否有核心业务有高度协同耦合效应是战略投资的本质特征,也是阿里一贯坚持的原则,这个原则本身就是围绕战略的中心化投资原则,无怪乎阿里的投资风格被描述成“中心化投资”,而且阿里投资的业务诉求也很明确,就是“流量、用户和技术”,只要从这三个商业要素上满足业务的互补或者强化效应,哪怕从财务上分析有所缺陷,也不太在意,这恰恰是恪守了战略投资的本源思维,围绕发展战略进行的投资布局。
(延伸阅读:在阿里年的55起投资中,目前已经有6起大并购,年的57起投资中有7起大并购,并购率均超过10%。与之可以对比的是,据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中,腾讯在这两年没有产生过一起并购案。比之腾讯,阿里更倾向于在投资中占有更多话语权,这也因此为阿里投资招来“强势”、“控制力强”等标签。阿里战投部已经成立10年,从最初设立时的财务投资者逐渐进化成典型的战略投资者,目前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讲求中心化投资,往往追求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
年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日,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详细阐释了阿里顶层投资逻辑,他提出“我们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战略投资和并购是作为赢得围棋的一部分,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以及“投资并购就像一个围棋游戏,仍有许多棋子散落在各地,需要有人合理规整摆放。阿里会持续进行投资,因为投资是为了未来而布局,我们更乐于投向能为公司创造‘1+’效应的项目”。
这两句看似简单的逻辑阐释,其实基本上把阿里巴巴的顶层投资逻辑说的很清楚,结合阿里增长飞轮发展逻辑和多年投资并购实践历程,可以总结出阿里战略投资的四个特征:
第一、阿里的整体投资并购是一盘棋的思维,这个一盘棋就是阿里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围绕战略开展的系统布局,而投资并购是布置这个棋局的重要举措;
第二、阿里的投资布局是有角色分工的,角色分工所依据的故事主线是阿里集团的发展战略,每一个项目都承担一个战略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分配是按照战略布局线路和项目业务性质来决定的;
第三、为了整体战略布局的价值最大化,项目与项目、角色与角色之间要产生业务协同耦合的效果,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业务协同效应,实现整个系统的繁荣发展。
第四、阿里战略投资是围绕业务战略而进行的,业务增长飞轮的中心化层层递进就决定了阿里的战投也呈现了中心化的布局特征,尤其是在企业服务领域。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核心投资理念就是:回归战投本源、战略一盘棋、强耦合协同、中心化生态。
图4:CEO逍遥子和蔡崇信
那么这个投资逻辑背后的战略根源是什么呢?阿里的投资战略基本围绕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为基础层层展开的,这个发展是从交易到社交,然后一直以交易为核心战略准绳开展的,社交也是为了交易服务的,交易是驱动阿里的第一因,交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达成,达成交易是阿里的第一战略驱动,达成交易是阿里开展所有商业布局的原始驱动,这就是为什么阿里的战略飞轮和战略投资都是呈现出中心化的特征。
腾讯是从社交到交易的,然后基于社交构建的互联网商业时空,进而在时空里布局交易,交易是基于社交的,社交是驱动腾讯的第一因,社交时空里的交易是随机网络化的,是生态的自我驱动,不是人为设计的,所以看不到中心化的特征。
理解阿里的战略布局,就要理解这个基于交易的平台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阿里发展的根基是平台化的服务能力,这个服务能力是根本,基于服务能力的整合能力才是战略无限延展的前提。所以刚开始一定要谋求主业产业链布局的深度广度和宽度,进而去承载更多用户,这个服务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后续要说的企业服务赋能,这个赋能能力是从开始的交易数字化,到后续的业务数字化、物流数字化、金融数字化进而到供应链和产业链数字化。所以在年初阿里巴巴发布商业操作系统,推进自身数字化能力赋能边界进一步拓展至生产制造、供应链、组织管理等经营全链路,全方位提高商家经营效率,并增强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程度,提升用户满意度,加速飞轮持续运转,并进一步加强了商家对于阿里巴巴的黏性,这个无边界全链条的赋能战略就顺理成章了。
(补充阅读:年下半年,阿里开始实行“allin无线”战略,为了帮助移动业务增长、获取流量入口,阿里的投资重点也开始锁定在移动互联网和O2O上,比如高德、UC、快的打车等。阿里的投资策略,也从以财务投资为主开始向完全的战略投资转型。这一年4月,蔡崇信卸任CFO,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从投资数量来看,阿里巴巴旗下投资数量最多的基金依次是阿里资本、蚂蚁金服、云锋基金。其中阿里资本主要是围绕电子商业主业开展的纵向横向及周边产业的战略投资、并购等,湖畔山南资本主要是创投基金,支持种子天使等早期项目;云锋基金主要涉足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蚂蚁金服主业围绕金融科技和场景串联为主投资,有早期项目也有后期项目;对于重要的后期项目,阿里资本、云锋基金、蚂蚁金服经常组队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阿里健康主要以连锁医疗零售商、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蚂蚁金服主要以金融为主;阿里影业主要以文娱传媒为主;菜鸟网络主要以物流运输为主;阿里体育主要以体育健身为主。
图5:阿里巴巴的投资布局
阿里战投部一共有5个团队,其中国内3个团队,美国1个团队,还有东南亚1个团队。谢鹰、张飞燕和刚峰分别是国内3个投资团队各自的董事总经理,其中刚峰团队,主要做零售项目投资并购;张飞燕团队,过去主要看O2O和IOT,现在负责文化传媒领域;谢鹰团队,则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