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凝十年风云人物永丰余工业纸器事业部

张学坚,台湾大学EMBA国际行销组第95期修业学员,大学化工工程专业。年5月起在永丰余家品事业部任总经理;年4月起在永丰余工纸纸器事业部任董事长特别助理;年6月起在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工纸纸器事业部任总经理;年4月起在永丰余华东营运区工纸纸器事业部任总经理,负责扬州及华东区各纸器厂的经营管理。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人,九十岁的永丰余应该是一位历练足、功夫扎实、具胆识的先行者吧;今天走到投控,我相信永丰余更会成为一位灵活应用、整合资源,矫健的开拓者、对未来充满热情的策略者!”这是永丰余集团总裁何寿川先生对企业的总结和期望。不畏困难,专注永续。永丰余凭借坚韧不拔的信念和对绿色环保的不懈追求,在铸就美好企业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永丰余以及永丰余在大陆市场和华东市场的发展情况。

张学坚:我们是做文化用纸起家,现在转型为控股公司。在纸器加工方面永丰余大约有三十几年的历史,拥有上游(林业、纸浆)、中游(造纸)、下游(印刷事业、物流加值)完整产业链,并且领先业界。我们已有22家纸器厂及彩盒厂,3家纸厂。作为台湾地区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永丰余横跨文化用纸、工业纸器、家庭用纸三大领域,并以造纸产业为核心,深耕金融、电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实现了集团多元化经营和应用高科技创造价值的发展目标。

永丰余进入大陆市场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多点服务客户”的理念。我们跟随一些国际型客户和台商客户的业务脚步,在大陆市场进行生产布点。目前永丰余在中国大陆设有1家造纸厂,12家纸器厂和1家彩盒厂。华东市场是我们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之一,设有工业用纸及包装用纸厂。其中,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是永丰余在大陆唯一一家造纸厂,占地面积达多亩。这几年随着内需产业的扩展,我们的服务对象也由以外商为主,转变为内需企业占主导。我们为沃尔玛、戴尔、旺旺等品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包装纸业服务。

记者:您认为永丰余的优势是什么?

张学坚:永丰余的竞争力来自于集团多元化的资源平台。总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永丰余的企业形态跨越了纸厂、纸器厂,这让我们更容易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同时,分布在各地的生产据点能与台湾总部很好地互动支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能更便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外,集团旗下的金融服务事业群能为客户提供资金服务。可以说,我们在满足客户高要求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逐渐形成了无法复制的“永丰余优势”。

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永丰余是全球最大的RFID制造商之一。这也是我们与其他同行最大的不同。我们与客户的合作除了提供包装设计、纸包装之外,还能提供很多与物流链有关的IT合作。所以,永丰余不仅仅是做纸包装。

发展绿色、环保已逐渐成为纸包装产业的共识。正处在转型升级期的中国纸包装企业,如何完成“绿色”使命?作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的永丰余,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绿色承诺,并向业界展示着自己凭借社会责任和企业实力走出的一条永续发展之路。

记者:对绿色、环保的不懈追求贯穿于永丰余的发展史中,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永丰余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

张学坚: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以前大家对造纸的理解就是污染,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90%的工业用纸都是采用废纸回收再利用制成的。最近我们在环保材料方面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年9月我们正式对外宣布首创农业秸秆全秆综合利用。这是我们持续投资十多年研究,终于开发出的可将秸秆资源全秆利用的创新技术,让过去被燃烧废弃的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

我们的这项技术是以农业秸秆为原料,使用酵素做纤维分解,再制成芯纸、面纸、缓冲材料、纸塑材料等。制品完全无污染,可以自然分解,没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因此,由该技术制成的产品将会在替代PE缓冲材料、发泡材料等不环保材料上有新的突破。这项全球最先进的独家农业秸秆生物制浆系统,让永丰余实现上下游浆纸一体化生产,完整串连产业与农业,是环保生产技术的革新。

如今纸包装企业在转型,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也不再是纯粹的价格,更多的是环保、创新概念。我们现在已经与一些客户进行了更广泛的合作,合作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包装,而是向消费品方面延伸。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基础和创新,能够与客户的关系更紧密。当然,在这个技术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会对环保做出更多的议题,将永丰余的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融合到造纸技术中,让更多原本被丢弃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价值。

瞬息万变的市场影响着每一家企业的成长,每一家企业的成长又影响着所处行业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纸包装产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多人都在探寻企业的出路。百舸争流勇者胜。只有前进的脚步更快,面对竞争的能力才会更强。

记者:您认为中国纸包装市场未来的走向将会如何?

张学坚:第一,创新。对于纸包装企业而言,原来大家都在强调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上的创新,现在我们发现同业间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所以你必须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创新点。第二,环保。随着碳排放、碳交易等全球性环保要求的提升,非环保的材料被环保材料所取代已是国际发展的趋势。一些直接消费品领域也开始逐渐注重节能减排。第三,自动化。企业更多产值的提升将来自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并以此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四,融合。产业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这也预示着包装产业变革时代的到来。纸制品因其环保特性而被越来越多地引进其他产业。我们可以发现纸制品在家具、建筑等市场上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所以我们从业者在思维上要有一个很大的改变,用跨领域的视角去看待纸制品多领域的应用。第五,整合。这个整合不仅是企业间的整合,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整合。未来一至两年,大陆纸包装市场的整合速度会更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间的整合不是简单的“你消失我存在”,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整合应该是“扬长避短”。

记者:现在纸包装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您觉得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张学坚:我认为,首先,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清楚成本结构,在经营中要懂得取舍,这样才不会大打“价格战”,做亏本买卖。其次,要勇于面对未来,找到正确的方法。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家的决策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行动。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马云曾讲过的一句话,“不要看不清别人在做什么,又看不起别人在做什么”。其实,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不能自我膨胀,看不清,看不懂,看不起。

按照惯例工作25年就可以退休了,但是张学坚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依然在永丰余的大陆市场奋斗。背井离乡的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激情洋溢的他说“想在这里实现一些不同的东西”。他的动力来源是蛰伏在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永丰余工业纸器事业版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华东市场的领导者,张学坚对永丰余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精彩的诠释。

记者:您在永丰余工作了多长时间了?作为一名“永丰余人”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学坚:我在永丰余已经工作了26年了。最初到永丰余的7年是在纸厂从事研发工作,之后调到卫生纸厂,做过生产、营销等,6年前我再回到工业纸厂。永丰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这二十六年的工作历程,还有与客户的交流,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很敬佩我们的总裁何寿川先生。他今年已经70岁了,但是他的观念依旧很新,每天都有新的想法。他对创新、造纸、包装有一定的执着,一直想做些不同的事。他对创新的追求影响着我。永丰余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创新理念,不断地求新求变去面对市场的发展。

其实,企业经营到最后的压力不是来自于个人或者环境,而是你有没有新的思维去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我们一直在调整,在改变。当然,任何一件事要做成功都有困难,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去努力。

我们将参加9月在苏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包装创意设计产品博览会”,并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展现永丰余的品牌精髓。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对外展示也是提升企业能力的一种手段。因为,只有当你敢于面对外部的训练,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更多的成长。当然,敢于展示自己的前提就是自信。同样,业界间有了比较才能进步。

记者:永丰余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学坚:就我们华东区来说,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升。未来我们会在苏北地区做一些大的拓展。5月我们的南京工厂就正式开业了,这是我们永丰余在整体化、信息化、现代化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厂。未来我们将会在南京工厂的基础之上,在苏北地区做更多的布局。通过原纸、环保的概念,与部分二级厂合作,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等,与更多客户合作,力争在电子包装、农业包装上有新的突破;通过技术提升改造,导入更多环保理念;依托集团资源,拓展包装与防伪的合作。

就集团而言,我们也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加大对大陆市场的投入,通过资金、原纸等的合作,不断梳理集团的规划与布局。(原文刊登于《纸包装工业》年5月刊杂志)

华凝文化是中国纸包装工业最具创新理念的综合性企业文化传媒、资讯服务机构之一,拥有《纸包装工业》、中国纸包装工业网、PPI瓦楞彩盒展、联谊会、高峰论坛、百强评选、创意设计大奖赛等。如您有最新资讯可提供或需要发布,请联系-陈先生,或邮件至alfredchen

.







































白癜风早期治疗
法国敏柏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qdingjunhui.com/dfwyw/8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