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全球强企业以及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世界范围。物流管理逐渐向着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
在大商科的平台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适应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管理环境的能力,我院特邀请来自SAP的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专家FrankTang,在年10月12日于南C-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分享的讲座。
专家背景FrankTang是SAP大中华区采购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工程总监、大中华区交通物流行业及价值工程总监,深耕物流行业多年,拥有众多大型企业的物流项目经验,如招商局物流、南山集团、顺丰速运、华为物流等。
职业发展
唐总以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出发点,就自己的所见所得所知所感进行分享。他提出,在物流行业工作,做物流相关工作在本质上讲是做执行层面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从物流岗发展至供应链岗位后,则是从规划的层面做系统性的工作。
物流行业内有着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唐总向在场的大一新生建议,在校期间应早一点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并为之提前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规划与计划-供应链管理与采购-供应链执行(物流:运输及配送、仓储、进出口关务)-供应链监控和绩效评估’’,唐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向大家讲解了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物流是供应链在执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研究物流时,更多是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角度,去审视如何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协调能力,而研究供应链的时候,则更多的是从企业外部视角,探索全流程的成本控制与协同作业的实现。同时,他向大家介绍了供应链不同的环节涉及到的岗位类型,包括供应链规划总监、物料计划、采购专员、运输经理、仓储经理等。
专业学习模式
由于在座大多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生,唐总从物流的行业理解、业务模式、技术变革三个维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拓展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
他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纵深行业,如汽车、快消品等有深入的认知,就能够和一般的物流人、供应链管理人员拉开很大差距。如果能够从不同视角来学习物流业务模式,对物流与供应链的理解就能够进一步深入。技术变革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云技术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了解物流行业的技术变革,才能紧跟行业发展状况。
行业案例分享
唐总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向在座师生分享了两个物流与供应链重塑方面的行业真实案例。
(1)GM内部供应链重塑:为应对行业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GM决定构建第四方物流,重整内部供应链。物流资源由该集团的物流公司统一管理调度,执行端联合集团内所有品牌,车厂的物流由物流公司负责运营,使最终产品在消费端流动起来,最终建立了工作流驱动的物流网络,形成一个全新的高效物流网络。
(2)汉堡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创新:针对港口土地资源稀缺,周转率低等问题,汉堡港大胆创新,引入了Hana大数据平台以及上千个传感器,使用新的管理手段,解决了港口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港口的物流效率。
对物流未来的思考
基于工作中对行业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积累,唐总分享了他对物流未来的一些思考。结合华为的物流发展情况,得出了未来物流发展四方面的趋势:
(1)物流未来的业务形态结构:服务与被服务链式转变为多方合作共赢的网络状生态圈;
(2)物流未来在组织中的定位和角色:由原来的支持职能变为核心职能,服务对象由内部客户转变为内外兼有;
(3)物流未来的服务内容:运输仓储的实务交付为主信息为辅转变为信息即服务,智能信息系统创造价值;
(4)物流未来的技术手段: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的深度应用。
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唐总还就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相关内容,从精益化集购、数字化采购等方面展开,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分享。
在分享的最后,唐总邀请现场的师生进行提问,大家从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研究现状、供应链环境下物流行业利润如何实现等方面提出问题,唐总进行了针对性的回答。
此次讲座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出发,将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学习模式相结合,帮助物流管理专业师生进一步理解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拓展了国际化的行业视野,加深了师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
物流印象工作室
供稿丨物流印象工作室
供图丨物流印象工作室
编辑丨张玥
西安欧亚学院
物流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