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这条被誉为“会讲故事的旅游公路”,全线串联了多个美丽海湾。)
椰风海韵通海角诗情画意畅天涯
——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郑洋罗利明吴开心
特约记者沈宇通讯员梁东东
踏入海南,心情如同这里的景色,澄碧无痕、豁然开朗。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古时,这里是流放之地,荒无人烟。时光流转,“候鸟”南飞,海南已华丽变身,成为了著名游览胜地。
海南省陆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仅为一海之隔广东省的五分之一。路域面积虽小,但海南省通过密织的交通网络,与其他省市进行着信息和物资的高效流转。
海榆东西线、环岛高速公路、环岛高速铁路、环岛旅游公路以及即将建设的近海环岛旅游通道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将组成海南交通运输体系独有的“新六环交通”,再加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公路网、航空线路、港口航道,海南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岛内出行将更便捷,进出岛交通将更顺畅。
4月25日,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大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五网’体系”“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全域旅游等领域建设,为海南交通人指明了奋斗方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在“一桥四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和环岛旅游公路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推进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年对于海南交通发展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文昌至博鳌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铺前大桥主塔封顶;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公路公里建设;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已下降至15.8%,提前实现年前降至16%以下的目标;“四方五港”港口布局初具规模;完成公里环岛旅游公路规划……
“海南正在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我们不仅要满足百姓对交通基础设施‘量’的需要,更要满足对交通运输‘品质’的需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海南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东表示。
(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公路。)
构建立体交通服务国际旅游岛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实施
12月16日,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两条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创造了海南高速公路开工时间最短的历史。白沙、保亭、五指山等从未受到高速公路眷顾的中西部市县将迎来首条高速公路。
据了解,目前海南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公里,总投资亿元,创造了海南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纪录,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即将全面建成,“县县通高速”目标即将实现。
为了支撑“海澄文”一体化省会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清澜大桥、洋浦大桥、定海大桥、铺前大桥等一批跨海跨河大桥建成或开工,海口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区域互联互通瓶颈逐步打通。环岛高速西线段、海文高速、海榆东中西线完成改造,环岛高速东线段及其他干线公路完成部分改造,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博鳌机场连接线建成通车,博鳌通道项目开工建设,为博鳌亚洲论坛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海南省启动了公里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将特色旅游景点有效串联并规划建设一批高端特色精品驿站。环岛旅游公路像一缕彩绳把沿海景点、景区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的旅游驿站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为认真落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的要求,海南加快完善农村路网,谋划实施了总投资亿元的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完成县道砂土路改造工程公里,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窄路面拓宽约公里,完成一大批危桥改造和安防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0%。
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为服务“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和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除此之外,海南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四方五港”格局基本形成。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海口港跻身“百万标箱”和“亿吨大港”行列。海口新海港、马村港、洋浦小铲滩、国投孚宝、中海油LNG、三亚凤凰岛邮轮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成投入使用。
(海南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四方五港”格局基本形成。)
探索代建制改革的海南方案
海南省所有公路均为政府筹资建设的非经营性公路,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多年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公路建设的各类管理模式。在海南,代建制生根、发芽,如今已枝繁叶茂。
面对“十三五”期约亿元的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海南急需成立专业化、高水平的建设管理机构。年年底,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正式成立,承担海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职责,负责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一年多以来,我们这支仅有20多人的队伍,承担了21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了多亿元产值,撬动了代建单位余名高级工程师,激活了交通建设市场,提高了建设效能。”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吕晓宇向记者介绍。
代建制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生态核心区,具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国、绿橙之乡、黎苗家园”的美称。琼中几乎全年都在下雨,年降水量最多可达多毫米。可想而知,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进度和环保将是最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琼中至五指山段(简称琼乐高速琼中至五指山段)在经过生态敏感区时常常以桥代路基,全线共需要打根桩、预制片梁,高峰时曾有多个钻机同时施工,13个预制梁场开足马力生产。
“项目较高的桥隧比、不利的气候条件及复杂的地形条件,给我们工程进度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自项目开工以来,我们通过合理投入和调配生产资源,科学计划与组织,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琼乐高速琼中至五指山段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汪劭祎介绍说。
汪劭祎既是琼乐高速琼中至五指山段代建负责人,还是项目监理负责人。琼乐高速琼中至五指山段作为海南省代建制改革试点项目,采用“代建监理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建设管理。这一模式以代建、监理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为导向,通过整合项目管理机构、理顺工作流程、优化职能分工、严格目标考核机制,发挥集约式管理的优势,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代建监理一体化提升了我们对监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减少了互相扯皮的现象,人员更精炼、沟通效率更高。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也为传统监理企业谋求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汪劭祎说。
(琼乐高速公路。)
为交建项目贴上品质标签
(铺前大桥主塔将于今年年底封顶。)
严把入门关
文昌市铺前镇铺龙村村民叶保劝经营海鲜生意已经20多年了,每天早上8点,他都要将满满一车海鲜运往海口市场,虽然海鲜品质一流,但总是卖不了好价钱。“我们的海鲜是好,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很多海鲜不是被颠死就是缺氧死掉,损失很大。”叶保劝激动地说,“当季活红蟹多元一斤,死的只能卖30元。”
其实,横在叶保劝和无数文昌市民面前的不只是一湾海水。
据了解,在这湾海水之上,桥位处设计基本风速49.5米每秒,达到15级强台风级别,海湾之下还分布着两条活动断层。另外,面对高腐蚀性的海水,如何在海面上架设一座钢铁巨龙,并且保证其使用寿命,考验着行业的建设水平,也考验着每一位建设者。
为了解决大桥强震、强风、强腐蚀、跨断层等技术难题,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和项目管理单位中咨集团依托铺前大桥与国内知名专家和团队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多项科研课题攻关,涵盖了水文、气象、地质、海洋环境、文物、项目选址、抗震、抗风、跨断层、深长桩基础、健康监测、项目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多项研究成果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为大桥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抗震需要,斜拉桥主塔采用32根直径4.3米钢管复合桩基础,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钢管复合桩基础。”中咨集团海南铺前跨海大桥项目管理指挥部指挥长吴敬武站在栈桥上,指着水下正在进行围堰施工的钢管桩介绍说。
“桩不出水,没法谈工期。海上基础施工不像路基施工,质量不好还能挖开重来,我们必须保证桩柱一次性浇筑成功。”吴敬武表示。
建设者攻坚克难,坚持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保证了大桥全线根桩全部为一类桩,实现了当初制定的%一类桩的目标。
此外,铺前大桥项目管理指挥部非常重视对标准化、专业化班组的筛选,尤其是对关键施工环节的施工班组选择。精心选择主塔、墩台及混凝土箱梁施工班组,严把入门关,对能力不合格者坚决予以清场处理,奖罚分明,考核透明,确保大桥施工质量有保证。另外大桥的钢箱梁制造通过招标选择了参与港珠澳沉管最终接头制造和焊接的施工班组,也确保了大桥钢箱梁的工程质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质量有保证,我们也省心。”吴敬武解释说。
铺前大桥对每一项工序精雕细琢,体现了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者对工程品质的追求,也体现了海南省交通运输系统高超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技术。
(乡村公路美如画。)
党建工作写入代建合同
“我们计划把党建工作写入代建合同。”吕晓宇向记者介绍。
把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是海南省代建制度的一大特色。根据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和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分别与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签署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并且要求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也要结对共建。
党建工作覆盖到劳务分包、工资核发、原材料采购、施工组织等各个环节,对建设过程全程监督,降低廉政风险,保障项目有序开展。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通过问题在基层解决、作风在基层转变、感情在基层培养、能力在基层锤炼、形象在基层树立,达到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党建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员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等“五个提升”。
同时,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不断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党组织及时研究分析项目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或隐患,向指挥部提出整改建议;协调国土、水务、林业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妥善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确保实现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目标;积极参与项目指挥部施工标段划分、招标方案、大额资金使用、专项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人员配备等“三重一大”事项决策……
(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目前已成为海南的交通大动脉和亮丽的旅游风景线,被誉为海南东部的“绿色走廊”和“黄金通道”。)
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实施以来,带动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的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生活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交通出行的需求与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林东表示。
六大工程为脱贫致富添动力
驱车盘旋在三亚市吉阳区落笔村的通村公路上,两侧的椰子、槟榔和芒果树随着公路曲线迂回婉转。4.5米宽的水泥路面十分整洁,但遇到对向来车,只能降速贴身而过。这条村路即将被扩建成7.5至8米宽的旅游资源路。
这条横穿三亚市北部山区各区镇的崖荔线旅游资源路将国道、国道、省道、县道进行横向连接,同时还串起了大隆水库、水源池水库、半岭水库等,将成为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础设施。
建设旅游资源路是海南省大力推进的农村公路六大工程之一。
年9月26日,海南省政府印发了《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省地联动、合力推进、破解瓶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十三五”期,海南省谋划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窄路面拓宽、县道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危桥改造、旅游资源路建设等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道路点线连接不畅、会车不便、现有路网抗灾能力弱、普遍缺少桥涵、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
“明年,我们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具备通班车条件、全面消灭农村公路现有危桥,%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问题三大目标,造福广大农民群众,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省提供基础支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市、县各部门齐心协力,建立了《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库》,项目建设里程合计约1.6万公里,估算总投资约.4亿元。在此基础上,海南省政府印发了《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各市县政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
据统计,今年,海南省提前完成为民办实事农村公路公里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任务7.8亿元,超出计划额20%。
(良好的路况为海南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提供保障。)
“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海南省农村建设期望实现的愿景。
今年8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海南省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县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
10月13日,海南省“四好农村路”工作现场会在琼海市召开,琼海、昌江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试点市县。“四好农村路”与特色田园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为琼海市最大的加分项。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省全力打造“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文明生态路。农村公路修好了,游客多了,就业机会多了,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琼海市塔洋镇“七星伴月”美丽乡村片区休闲吧的服务生小黄告诉记者,年轻人回来后,有的在景区里当导游、厨师,还有的办起农家旅舍,当上了老板。
“农村公路建设事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工作,意义重大。”林东在海南省“四好农村路”工作现场会上表示。
(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公路一路一景。)
天蓝蓝海蓝蓝才是海南
绿色公路先行先试
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简称万洋高速)横贯海南东西部地区,沿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和全省主要江河的发源地,也是革命老区和海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
高速公路在山谷区穿行,建设过程难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减少干扰,恢复生态,万洋高速公路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节能高效为目标,为全省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今年8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绿色公路建设和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万洋高速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考虑到高速公路与生态保护区相伴相生,设计单位在业主的要求下,采取了生态选线,进行平面多方案比较、路基与桥隧比较,完全避让连岭保护区和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以影响最小的方案通过尖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与蓝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避绕万泉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目还坚持永久与临时用地相结合,全线共有22处项目部驻地,其中19处选择在闲置的厂房、农场场部、小学、旅馆等既有建筑内,节约大量临时用地和设施。
海南省把万洋高速公路打造成绿色公路典型示范路,不仅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还要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绿色公路建设体系,并且出台一批具有海南特点的绿色公路设计、建设指南和标准。
除了万洋高速公路,海南省多个交通建设项目都面临着施工作业面和沿线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此,今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监理、中心试验室、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等单位在水土保持、弃方处理、水污染的预防、大气污染的防治、拌和场站和预制场站的防污控制等行为,保证其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切实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南环岛高速公路牛岭段滨海公路段美景尽收眼底。)
海洋环境监测实现绿色施工
海南铺前大桥毗邻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并位于世界8大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停歇、越冬场所。敏感的生态环境对桥梁施工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铺前大桥专门成立环保领导小组,由指挥长任组长,并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同时编制了《海南铺前大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海南铺前大桥环境保护管理方案》《海南铺前大桥环境因素评价一览表》等一系列配套的环保施工管理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大桥基础施工时,海上钻渣、泥浆都进行了集中处理,避免污染海洋环境,对渔业养殖和红树林造成影响;加强了对施工船舶、发电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严防漏油事故发生;增加钻机数量,分时段进行钻孔施工,减少噪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协助保护区对红树林进行隔离保护,做好对红树林和鸟类保护的宣传工作,减少对红树林的破坏和对鸟类的伤害。
另外,海口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全部采用电网供电节能降碳,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行新型路面结构、沥青改性,推广旧路面循环利用、软土地基处理等新技术,推动了行业的科学发展。
见报版面图。
编辑:郑洋审核:慕顺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