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两端,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时刻,技术领先、善于整合、敢于担当的优质企业方显英雄本色。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十年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与投资机会。
14万亿体量,大市场、小公司的行业格局
我国的物流行业总量非常大,年全国物流总费用约为14万亿,约占我国GDP的14.1%。有一种观点认为,相比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比重8%~9%,我国物流费用较高。这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造成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低附加值的大宗、低端制造业占比明显低于我国,自然其中的物流费用占比会更低。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然会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受限。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满足客户需求,能够提升自身效率,也为客户降本增效助力的企业将逐渐提升市占率,并形成长期稳固的壁垒。更明确地说,我们看好未来通过数字化、技术驱动的供应链升级。
我国物流总费用增速,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当前14万亿体量的物流行业,呈现典型的“大市场、小公司”格局。我们耳熟能详的快递行业,年录得亿收入,只占全部物流行业的5.4%,除快递外的13万亿市场,是企业物流所涉及的快运、整车、仓储、第三方物流等业务。而这些2B物流,按照环节切分,上下游分散,行业内部分散。
我国快递业收入及占物流总费用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未来10年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
一个较为典型的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组织形式,是大型企业将整体物流供应链需求外包给轻资产的第四方物流企业(4PL),形成供应链解决方案并管理,再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自有或外包形式落地物流执行。
形成这样切分的原因在于企业本身需求多样化且多变,需要一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与及时响应,这就导致其核心价值往往不具备规模效应。且实体运输中的司机、车队管理难度很大,运力供给端存在大量不合规环节,单一企业很难同时顾及高端的供应链设计与草根的跑货。同时,重资产环节的企业较为草根,较难进一步向上提供客户所需的方案设计、系统对接能力。因此,目前整体物流板块来看,仅快递板块有了明显的寡头,剩余业务板块均处于极度分散的状况。
但在未来10年,物流板块集中度提升会加速。首先,小微企业不合规优势逐渐被缩小,营改增、治超治限以及物流园区拆迁都导致了小企业的成本优势难以维系,过去入门门槛过低的问题得到解决。其次,客户结构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也会带来各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头部客户在全国性扩张的过程中,对相匹配的物流供应链需求也会从区域逐渐扩张至全国网。因此,物流业务中全网型企业的需求量会增加。同时,与快递类似,快运等业务也具备一定的网络效应,头部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会同时带来竞争能力的强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形成市占率的提升。
未来行业还有哪些机会?
简单说来在需求侧有渠道改造和新物流品类的诞生;在供给侧有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先看供给侧。供给改造的驱动力大致有三: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直接改变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而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更多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曲线上对人和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以更高效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贯穿这三个驱动力的是边际成本。说白了,科技创新考虑的就是怎么用固定成本来代替变动成本(通过系统与机器来替代人工成本),用系统提升资源分配效率,或者用量摊薄机器固定成本或者研发成本。而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考虑的是如何结合现有的科技条件,更好的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及如何将资产布局在离需求更近的地方或者用轻资产替代重资产,去提升人效和资源利用率。物流行业的模式创新主要是节点和运力的新增以及整合的历史。
再看需求侧。货的升级有两个转轮:渠道和品类。
——先说渠道。
我国中间层的流通渠道也经历了同美国类似的过程。最早位于港口城市的坐商几乎包揽了生产材料到生活用品买卖及融资的所有职能,因为生产端都是极其分散的小工坊作业,港口的坐商成为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唯一有效聚合点。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端的集中和城市化的进程,后者导致了大型零售终端的出现,前者推进了生产端的集中化。两边都专业化了,中间的坐商就不再能承载日益复杂的交易流程,于是流通环节也开始解绑,分化出了专业的贸易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物流机构。之后通讯和物流的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中间的流通环节更加透明,制造商逐渐可以直销给零售商,贸易商的角色要么演变成了零售商,要么蜕变为更加专业的物流交付公司,所以很多美国的物流巨头都有贸易商的影子。
中国渠道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上图可见,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已经和美国持平。而四五线城市可能大卖场也还活的很好。这也导致了中国底层物流业态的多样性:一线城市的快递已经在争夺分钟级的时效了,而四五线城市的司机还在打斗地主趴活。从最早的大批发+深度分销,到后来大卖场的崛起,到精品商超的品类精选,到单品类独立开专卖店,多点触达,最后到电商的兴起,线上线下一盘货。除了和美国相似的业态,因为人口密度高,国内其实衍生出了一些更为细分的业态,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拼团和前置仓,分别在流量端和履约端进一步的靠近消费者。
——再看品类。
如果说电商造就了网络快递,那么电商上的品类轮转则驱动了快递到其他物流形式的扩张。最早上线的3C、服装、母婴、小家电等产品都具有几个个共同点:高值、物流标品;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高和物流网络成本的降低,慢慢一些低值货也能承载;再到后来,随着一些大型的物流非标品类(如大家电)也能在线上销售,到现在一些低值易耗易损的生鲜也在逐渐完成上线的过程。另一条线,2B平台增加制造型和流通型企业的信息获取半径,物流企业也不同程度迎来了新的“货”。
在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在大行业小公司的行业格局下,供给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