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622/4877565.html
7月13日,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公布。《湖南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湖南长沙县:探索小区治理“三五”新模式打造城郊结合部基层治理新样板》被评选为最佳案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自年9月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主题,面向全国开展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过网上展示、网上公示、初评、复评和终评等环节,最后评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共80个,其中最佳案例30个、优秀案例50个。最佳案例
湖南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一、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访贫问苦,与村民促膝座谈,共谋脱贫增收发展大计,首次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委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群众脱贫攻坚致富上探索出来的以“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让党员与群众组成互助小组,围绕“五兴”,共同奋斗、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增添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5年来,十八洞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引领下,奋力决战贫困,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正悄然转变,种植、养殖、苗绣、乡村游、山泉水等致富产业逐步成型。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元,全村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6.8%下降到1.37%,彻底甩掉“贫困帽”,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成为新时代新农村最美范本。5年来,十八洞村沧桑巨变、破茧成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殊荣。二、做法1.突出政治站位,把握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十八洞村试点推行的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生动格局。全面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是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是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对强化政治引领、落实“两个维护”、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证明,“五兴”互助治理模式,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角”深植于群众之中,为群众明心、指路、护航,让诸如十八洞村的贫困群众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让诸如十八洞村的贫困山村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最美范本。2.突出工作重点,把握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推行农村“五兴”互助要坚持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围绕五个方面开展互帮互助。一是学习互助兴思想。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爱国爱家爱集体;不等不靠不要,自信自立自强。二是生产互助兴产业。共同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经济新模式、市场新业态,壮大当家产业;提高就业技能,互通就业信息,壮大劳务经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乡风互助兴文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践行村规民约,坚决反对邪教、抵制黄赌毒等不法行为。四是邻里互助兴和谐。互帮互助处理邻里家事;合理表达诉求,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积极支持村级公益事业,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五是绿色互助兴家园。保护绿色生态,守护绿水青山,保持村寨自然风貌;推行绿色生产,推广有机、环保生产方式,降低农业污染;建设绿色庭院,互帮互助美化庭院,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3.突出工作机制,把握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的操作方式。以“”机制推动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落实落地,即1个互助组,围绕“五兴”内容,按照“建、诺、评”方式开展互助。一是建立小组。采取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的方式,按照地域相近、双向选择的原则,以“党员+产业大户(或致富能手、社会能人等)+群众”的形式,由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或后备干部担任组长,就近联系5户左右群众,建立互助小组,结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开展承诺。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常态长效”的原则,组长每年年初结合小组实际,围绕5个方面确定任务并公开承诺;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定期开展走访,践行承诺,落实互助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实施评议。村党组织年终结合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对“五兴”互助组开展评比。对被评为先进的互助组,组员可在享受优惠政策、产业项目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优先给予支持;对小组长的评议结果纳入党员积分管理、积极分子考察、后备干部考核以及推选任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群众互帮互助中表现优秀、作用突出的进行表彰,可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按照村民议事程序给予一定奖励,并注重从中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4.突出工作落实,把握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的组织保障。要全面推行“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推行“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加强统筹协调,定期研究部署,整体有序推进。各级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纪检、政法、宣传、农业、民政、财政、文旅、环保、美丽办等部门结合职能职责,联动推进“五兴”互助,形成工作合力。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二是突出分类指导。各县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着眼不同乡(镇)情村情分类施策,区分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党员之间、群众之间的实际情况,把准特点,分层分类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把“五兴”互助的任务具体化、精准化、个性化,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各互助组要认真对照五个方面互助内容查短板、找弱项、定对策,重点围绕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开展互助,增强实效性。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县市要统筹好推行“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相关经费保障。乡镇(街道)要大力宣传发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加强联系指导服务。5.突出经验提升,把握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的复制推广。一是注重宣传总结。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