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心灵彩虹桥,搭建rdquo阳光

“衣食无着落、生活不自理、人格受歧视、人权无保障……”这些是精神病患者人生的真实写照,“想治治不起,越治越穷”更是患者家属的心酸。然而,这一切顾虑,都可以医院(聊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得到解决。医院,以爱心为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精神疾病患者搭建了一处温馨“家园”。年6月1日上午8:30,

正是交班查房的时间,我们来到医院精神科三病房,医护人员已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病房主任张月英、护理部副主任兼护士长孙华凤正带领值班医生、护士对重点患者进行床边交接。一些休养员已主动走进阳光活动室,这里,是他们身心灵得到放松、提升的地方。

率先成立阳光活动室,推动优质护理服务进展

年5月,在院领导的支持及护理部主任郑爱民的推动下,医院正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三病房创新服务形式,于年底率先成立了阳光活动室,此举在当时掀起了一阵各科室争相成立阳光活动室的热潮。阳光活动室,顾名思义,就是为休养员开展各类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团体心理活动的场地,是将“一切为了病人”医院的服务文化之中,采取国际先进的绿色治疗模式,促进休养员的康复,培养其生活和社会认知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据三病房的护士介绍,阳光活动室初成立时,设施简陋,仅有一台录音机和一台唱戏机,能参加的休养员数量也十分有限。但是后来,在他们不断地努力与探索下,阳光活动室焕然一新,赏心悦目的花草随处可见,护士亲手绘制的活动栏井井有条地贴在墙上,休养员们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和书画作品也摆满橱架,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与希望。

每天,护士们在这个房间里带着休养员看书、做游戏,还组织歌咏比赛、千手观音、兔子舞、摸脸识人、八段锦、放松训练、情景模拟等活动,就连每次活动发放的奖品,都是正性疗法中的一种。

而且,每天心理科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都来为休养员做身心放松、音疗、沙盘团体心理活动等训练时,三病房的护士们都积极配合、认真学习,掌握了许多做心理活动的方式方法,并且活学活用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与休养员相处的日常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三病房的阳光活动室里还专门设置了一面“阳光心语墙”和一个“阳光记录本”。平时,休养员们可以将心里话、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病房的建议写在“阳光心语墙”上,将在阳光活动室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的心得写入“阳光记录本”中。

“今天学了《弟子规》中的孝,知道了怎么孝敬父母,作为孩子,我感觉应该好好学一下孝敬父母的做法,谢谢护士。”“微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对世事的坚强与乐观。学会微笑可以为我们赢得别人的肯定,给我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满满的三大本心里话,是休养员们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这不仅有效拉近了休养员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地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还使休养员的身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对亲人有情,对别人感恩,对生活有希望,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也更加配合。

我们不仅是护士,还是心理咨询师

精神障碍病人一般说来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如对家人和同事的不满、怨恨,以及较负向的自我概念等。以及对疾病自知力的缺乏、强制住院等原因引起对医护人员的敌视和抵抗。此外精神症状的干扰,如抑郁病人的沉默被动、躁狂病人的多语躁动、妄想病人的猜疑不安等,严重地妨碍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精神科护士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充分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敏锐地体会患者感受,熟练地运用沟通的技巧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接受护士所要传递的健康知识。近几年,医院一直强化职工学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力度,精神科三病房共有护士15名,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护士有3名,目前仍在参加培训的有2名。

“想爷爷了。”这张便利帖是三病房阳光活动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休养员小石(化名)写的。小石今年17岁,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但发病后,在发病期间总怀疑爷爷给他下毒,不吃爷爷做的饭,还经常打骂老人。老人家几年前查出胃癌晚期,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无奈只能将孙子送来。小石刚来时,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经常发烧,爷爷对他放心不下,拖着年迈多病的身体却不惜路途遥远,医院之间。小石发烧时会呕吐,经常吐得满身满床都是,他的责任护士朱婷婷总是耐心的照顾他,及时为他更换新被褥、新衣服。他因疾病导致乳牙一直没有脱落,嘴里几乎看不到一颗完整的牙齿,吃饭很困难,朱护士就把鸡蛋馒头掰碎,一口一口喂他吃。

后来,小石也加入了阳光活动室。一开始他不爱说话,总是自己蜷缩在角落。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朱护士不动声色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和他聊天,与他做游戏。为让他身体尽早恢复,朱护士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他的病历,向主管医生和主任了解他的病情,向年长的护士学习经验,并且时常从家里带些好吃的给小石。朱护士说小石年纪小,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慢慢地,小石开始主动和朱护士说话,有时候还会主动加入大家的活动中。爷爷看到小石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精神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对护士们越来越信任。直到有一天,老人家拿着自己手写的一副对联来到病房,拉着护士长的手说,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开心,比以前健康,他也能放心的走了。那是三病房的护士们最后一次看到老人家,后来小石家里来人带来老人去世的消息,同时告诉他们,老人走的时候很安详。

每当提起这件事时,朱护士总是很感慨。她说,对于像小石这样需要被照顾的休养员很多,作为责任护士,尽心尽力让他们在病房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现在老人的那幅对联还一直挂在三病房的阳光活动室内,护士们每当看到它,体内就好像被注入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她们继续前进。

我们做不了伟大的事,只能用伟大的爱做小事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天面对的或是面无表情、或是张嘴就骂、或是违拗懒散、或是冲动打人、或是兴奋不已,甚至几个护士都控制不住的护理对象。清早晨会交班,需要汇报病区休养员的睡眠状况及病情变化。日常工作,就是帮休养员铺床、打扫卫生,督促休养员剪指甲、洗澡、换洗衣服,给生活不能自理的休养员喂水喂饭,帮大小便失禁的休养员换衣服、床单;发药时要看着他们咽下肚,还要张口检查防私藏;夜间巡视,蒙头睡的要拉下被子防窒息,流口水的要帮他侧头睡防呛噎。还要随时提防没有征兆的突然躁动伤人伤己。著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做不了伟大的事,只能用伟大的爱做小事”,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风雪雨晴,精神科护士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作为精神科护士的坚守。

技术加艺术成就精神科优质护理

精神科三病房的护士长孙华凤从年进入医院工作,至今已有21年的时间。如今作为护士长兼护理部副主任,她每天要统筹兼顾许多工作,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她说:“对精神病人的优质护理,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休养员在自己的病区接受日常生活的护理及针对不同病种的专业化护理,有自己的阳光活动室做各种活动放松身心,在这里,每月还给休养员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除夕之夜在这里吃团圆饭、看春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病房,带领恢复期的休养员一起做团体心理活动。医院,休养员们还有一个绝美的去处——行为治疗科。在这里,休养员可以读书、作画,可以折纸、用软陶泥捏东西,有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有情绪宣泄仪,可以喊叫、击打,宣泄负面情绪;可以伴随着配乐唱歌,影视治疗室还可以看有意义的纪录片;表现好的,还可以在康复超市里选择小奖品。

三病房的护理是优秀的,医院的护理理念是先进的。多年来,护理部主任郑爱民带领护理团队致力于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倾心打造“五心工程”,倡导以“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位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各护理单元根据专科特点打造护理服务品牌,针对薄弱的院外护理环节,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并关心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丰富护士业余生活,为有志于护理事业的护士搭建成长平台,使其感受到组织对其成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qdingjunhui.com/dfwyw/47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