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国各地quot特色小镇qu

年,特色小镇正在全国发酵,何为特色小镇?

回顾今年7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号,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年争取培育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三部委依据各省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情况,逐年确定各省推荐数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推荐数量,于每年8月底前把达到培育要求的镇向三部委推荐。

1

特色小镇·浙江篇

浙江特色小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在全国各省的前列。目前,浙江省已经公布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特别是首批37个特色小镇,取得了4方面的成效。

浙江省特色小镇出台政策全梳理

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8号),明确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内容。

根据《指导意见》,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着力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

特色小镇将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特色小镇”创建。

对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对象,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小镇按60%给予配套建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

2

特色小镇·天津篇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到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成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

据天津市规划院规划师介绍,与以往示范镇相比,特色小镇具有四大特色。一是重运营、轻开发。二是重市场、轻行政。三是重颜值、低成本。四是重制度、轻蓝图。

目前,天津市各区相继启动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武清区将打造电商小镇、台商小镇、工业创新小镇、创客小镇、欧式风情小镇、运河创意休闲小镇等“市级特色小镇”,以及自行车小镇、绢花小镇、泉州水城、津门首驿、东方马都等“区级特色小镇”。西青区中北镇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建设制造业特色小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工业科技打印等。

3

特色小镇·江苏篇

在年底,江苏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打造个左右特色小镇。今年5月,南京市发改委农经处表示,南京将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目前除了南京已率先进行试点建设,扬州、泰州、宿迁等市也在积极探索中。

4

特色小镇·广州篇

广州目前已编制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先期创建30个市级特色小镇,为其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

黄浦区依据知识城、科学城和临港经济区三大板块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设4个特色小镇:知识小镇、宜居健康小镇、海丝文化特色小镇和旅游休闲慢行小镇。

白云区有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建设人和航空小镇;依托帽峰山、流溪河建设钟落潭健康小镇;依托物流园、淘宝村建设太和电商小镇。

花都区规划了17个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近期将重点扶持打造其中4个:花东绿色金融小镇、梯面生态旅游小镇、秀全珠宝小镇、狮岭时尚产业小镇。

增城区打造成以岭南中医药为特色,以健康管理为模式,以温泉度假为配套的健康小镇;谋划建设新塘基金小镇、朱村科教小镇、增江街文化创意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

从化区打造6个特色主题小镇,西塘村“童话小镇”,以“互联网+”生态旅游为主题的“莲麻小镇”,联溪村“徒步休闲小镇”,温泉镇风景区“温泉浪漫小镇”,以花为主题的西和村“风情小镇”,集桃花、美食、音乐于一体的锦洞村“桃花小镇”等。

5

特色小镇·福建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3—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

·总体要求:特色小镇区别于建制镇和产业园区,是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左右的特色产业聚集区,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创建要坚持特色为本、产业为根、精致宜居、双创载体、项目带动和企业主体。

·创建程序:务实、分批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申报,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不平均分配名额,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实行年度考核,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实行退出机制,下一年度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镇相关扶持政策。建设期满后,完成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经验收合格,报省政府审定命名为福建省特色小镇。

·政策举措:从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扶持、改革创新等方面,明确支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组织领导:明确要建立协调机制、实行重点扶持、推进责任落实和加强动态监测,确保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要素保障。优先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对每个特色小镇各安排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倾斜支持。在符合相关规划和不改变现有工业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对工矿厂房、仓储用房进行改建、扩建及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可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差额。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特色小镇给予债券和贴息支持,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优先享受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专项资金补助或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向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的融资贷款,给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补助,支持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

3、给予人才扶持。对特色小镇范围内的高端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和个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运营项目的担保支持。

鼓励改革创新。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国家相关改革试点;优先实施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允许先行先试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改革。

6

特色小镇·贵州篇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小城镇。

第二,协调推进、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的二重唱。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小城镇。第四,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小康小城镇。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的进程。

7

特色小镇·北京篇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提高小城镇承载力,更好地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桥头堡”作用。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郊区将迎来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郊区,特别是平原地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其中,小城镇更是城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十三五”期间,作为重点小城镇的升级版,北京市将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调整重点镇规划布局,明确各类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如平原地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将积极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教育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学镇、总部镇、高端产业镇;西北部山区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将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养老镇、休闲度假镇;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资源利用,还将统筹规划建设雪上运动小镇、世园小镇、环球影城小镇、新机场服务小镇、科技信息小镇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和增收致富。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本市将着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更多地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获得更多经营收益和劳动报酬。探索盘活农民闲置住房,发展旅游养老业。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的有关政策,完善其市场主体地位,增加农民集体股权收益。探索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力争到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8

特色小镇·河北篇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的“镇”,也不是“区”

1、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

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

2、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

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

3、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所有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并推行“景区+小镇”管理体制。

4、要有明确产业定位。

特色小镇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皮衣皮具、红木家具、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

5.每个小镇投资20亿元以上。

突出有效投资。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每个小镇要谋划一批建设项目,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对完不成考核目标任务的予以退出。

6.引进人才,创新特色产业。

集聚高端要素。根据产业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企业高管、科技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等创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

9

特色小镇·四川篇

近3年来,四川大力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遴选个小城镇重点培育。目前,推出的个试点示范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形成了“百镇示范带动、千镇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乡土四川正加速向城镇四川迈进。

四川鲜明提出,要统筹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布局,突出小城镇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为小城镇建设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坚持“多规合一”。四川统筹小城镇布局和功能,把小城镇建设系统纳入了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确保个试点镇的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与城镇总体规划相适应。

坚持“一镇一规”。四川众多小城镇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发展条件参差不齐。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精准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

坚持“绿色优先”。四川小城镇山、水、林生态优势突出,坚持以原有城镇自然风貌为基础,划定小城镇规划红线,创建山水相依、绿色低碳、自然和谐的宜居小城镇。

四川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培育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向改革要“小城镇内生动力”。推进“扩权强镇”,新津县、大竹县分别将97项和项县级管理权限和事项下放到花源镇和庙坝镇,增强了试点镇的统筹管理能力。实行“一体化管理”,如成都市安德镇实行镇与功能区“镇区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提升了小城镇管理的水平。

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从年开始,四川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除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镇落户限制,近年来试点镇转移农村人口约60万人。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切实保障农民“愿进来”“留得住”更“过得好”。

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3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整合专项资金近5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竞争机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资金配套。运用PPP、财政贴息、直接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

10

特色小镇·山东篇

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在实施扩权强镇、保障发展用地、适度扩大财权、加强资金扶持、优化机构设置等七个方面制定了创新性的优惠政策。

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十二五”期间省里每年为个示范镇安排不少于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直接单列下达。

省里每年安排10亿元的示范镇建设专项资金。

11

特色小镇·甘肃篇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18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通过3年的努力,甘肃省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管理“四方落实”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科学规划、产业集聚,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围绕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自然风貌、文化风俗和资源禀赋,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从今年7月起至年底。

省级财政要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期完成任务、通过考评验收的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特色小镇所在县级政府要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专项用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积极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整合优化资源,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给予支持。

12

特色小镇·陕西篇

年,陕西省发出《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提出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落实扩权强镇、加强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8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即“两镇”建设,带动全省特色小城镇发展。

青木川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配备规划管理专职人员。两镇的主要负责人可由县级领导兼任。

从年到年,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省上还将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亩、文化旅游名镇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成效显著地市级重点镇奖励万元和亩用地指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北京市农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

  

——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

  

——坚持深化改革。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三)目标

  

到年,培育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二、培育要求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三、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

  

三部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指导检查,公布特色小镇名单。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制定本地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推荐。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三部委依据各省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情况,逐年确定各省推荐数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推荐数量,于每年8月底前将达到培育要求的镇向三部委推荐。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年7月1日

以下推荐给大家的:

特色小镇是一镇一品的。所谓特色,则是立命之本,竞争力所在。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

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在建设初期,无论是传统改造型的还是创新未来型的,其建设的重点是交通、网络设施和生活创业所需要的现代空间,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营造和迎合。随着特色小镇的渐趋成熟,配套服务的提升应该上升为建设的重点。

现实来看,有两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将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是传承历史的,另一种是创新未来的。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的或是纯粹“博物馆”性质的小镇,它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并且能够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集聚,是把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的小镇。从外部观测看,这种类型的小镇应该是具有浓重的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目前正带领该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入新的内容,丰富血脉,提高小镇的凝集力。作为新经济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小镇的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再就是,小镇建设必须符合年轻人的现代生活理念,以吸引年轻人进驻。

最后,特色小镇要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声明: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qdingjunhui.com/dfwwh/5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