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工信〔〕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径向市工信委反映。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年9月30日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
(-年)
目录
一、发展条件与基础
(一)创新生态环境优越
(二)信息基础设施发达
(三)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强
(四)总部集聚品牌效应凸显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三、产业发展导向
(一)互联网服务及新媒体
(二)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三)量子通信
(四)电子商务
(五)新兴金融
(六)人工智能
四、产业空间布局
(一)总体设计
(二)一核:示范区
(三)双轴:互联网双创大道、智慧产业大道
(四)两区:拓展区、配套区
五、基础设施配套
(一)打造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二)建设便捷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
(三)建设智能电力系统
六、重点工程建设
(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培育工程
(二)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工程
(三)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四)大数据应用工程
(五)“互联网+”建设工程
(六)开放合作与引资引智工程
(七)网络和信息安全工程
(八)人才互联互通工程
七、服务平台建设
(一)创新服务平台
(二)政务服务平台
(三)投资服务平台
(四)生活配套服务平台
(五)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六)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八、开发时序
九、体制机制保障
(一)建设市开发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二)成立集聚区发展集团
(三)设立琶洲创业投资基金
(四)组建互联网创新联盟及行业商会
(五)打造国际性互联网品牌论坛
(六)构建灵活高效的产业引培与服务机制
(七)建设广州市知识产权分中心
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围绕建设“三中心一体系”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重点将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西区组成的“黄金三角区”打造成为广州创新核心区。其中,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作为琶洲西区的产业核心和示范区,将借助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的集聚发展,加快产业价值链资源优化与整合,建设形成以互联网经济为龙头的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广州价值创新引领区。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简称集聚区)规划范围以互联网+总部示范区(简称示范区,13.89公顷)为核心,带动互联网总部拓展区(简称拓展区,占地面积10.21公顷)、互联网产业综合配套区(简称配套区,占地面积10.4公顷)形成发展合力,辐射带动琶洲西区(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建设紧凑新型CBD。
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意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年)》(穗府[]6号)、《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等编制。规划期限为-年。
一、发展条件与基础
集聚区位于广州市科技创新走廊与重点城市功能板块、创新板块和重大交通枢纽中心,毗邻城市新中轴线和珠江交汇处,紧邻广交会展馆,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金融、人才、科研要素集聚,占据各类产业要素交互的关键通道,是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价值链等“互联网+”创新的最佳战略平台,将成为广州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节点,以及广州打造“三中心一体系”(即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重点支撑平台。
(一)创新生态环境优越
广州是华南地区教育和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广东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全市已拥有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等超过57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4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广州对创新人才有较强吸引力,每年都吸引大量外地大学毕业生到广州就业、创业。琶洲位于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南校区、天河五山高校群落的中间,城区房价合理,生态环境好,综合生活成本较低,目前随着琶洲的规划进一步落实,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才进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互动娱乐及多个互联网+应用行业。
(二)信息基础设施发达
广州作为中国三大国际通信和互联网枢纽之一,国际出口带宽已经超过G,目前国际电路可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通达全球的网络架构,是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带宽。目前,广州已铺设光纤总长度超过万纤芯公里,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4%,已建成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17万个,TD-LTE基站个,规模居全国第一。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公共区域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完善的信息网络设施基础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承载能力。
(三)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强
广州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年,广州互联网行业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35.6%,互联网内容服务、互动娱乐等领域处全国领先优势,网易、唯品会、欢聚时代、百田、多益、摩拉、久邦、云游控股等8家企业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活跃,年,广州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5万亿元,增长15%,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位居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前列。据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新生态新网商新价值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广州市位列年网商创业活跃度地区排行榜第一名。
(四)总部集聚品牌效应凸显
集聚区作为广州市重点打造的创新产业功能区,目前已成功吸引了12家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互联网龙头企业在集聚区进驻,且入驻企业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未来将成为电子商务、互联网及新媒体、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标杆。目前,示范区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产业总部集聚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集聚区发展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硬件建设方面,琶洲的交通枢纽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与金融城、珠江新城CBD等其他黄金三角区节点的直达交通便捷度有待提高;二是需要打通与大学城、生物岛、中新知识城等创新板块的衔接,体现互联网经济特色集聚区的带动性;三是琶洲内部的道路规划与交通设置需要超前合理布局优化,提升路网的流畅性和通达性。在企业引培方面,在目前进驻集聚区企业仍以本土企业为主,缺乏国外知名品牌及国内外领先的互联网科技研发、检测、实验平台进驻。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与互联网产业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重点体现在总部企业自建总部办公用房补贴、人才公寓、项目建成前的办公租房补贴、高管个税补贴、外来人才落户、购房购车等扶持政策体系尚未建立。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省会城市优势,依托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技术端、应用端双向发力,推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在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科技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本土互联网产业体系领先全球的发展格局,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平台,提升集聚区的总部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和智慧服务功能,成为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典范,逐步形成全国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品牌。加速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协同发展,构建“黄金三角区”,共同打造广州创新核心区,成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扶持。
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互联网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园区未来产业选择。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为集聚区创新企业入驻、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2.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强化规划引领,综合考虑自身与周边创新创业资源分布特点,对集聚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社会管理、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与周边地区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发挥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积极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社会协同、运转高效的互联网产业基地协力推进体系。
3.机制创新,示范引领。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积极推进集聚区运营管理制度、投融资制度、人才制度等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鼓励区内企业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运营、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将创新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集聚区规划、建设和发展全过程,以此带动引领全市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与发展水平提升,为实现国际化创新创业发展提供示范。
4.高端集聚,品牌辐射。
坚持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大力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创新企业、重大创新成果、前沿科学技术、高层次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入驻,探索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有效利用和金融服务拓展的新模式。培育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若干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业态,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创新创业集聚地,形成品牌辐射效应。
(三)战略定位
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理念,融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特点和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通过产业集聚和发展模式创新,将集聚区打造成广州新经济重要引擎、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先行区、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