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考研还有天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周一,蝶姐才对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解读。今天中午,这本书就上了央视的《新闻30分》:
这本蓝皮书于新传学子而言,就是考研复习的风向标。今年的书里,短视频、网络直播、舆论、互联网治理、媒介融合等你需要的专题,都囊括其中。而新德益将会带领大家把书读薄,提炼要点,同时也会教大家把书读厚,完善结构,补充延伸。扫清知识盲点,疑难一网打尽!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今天的要点,在书上对应的部分是这本书的“总报告”——“智能+”与全媒体: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布局。除了书中要点的梳理,我们还有专门的笔记解读。
一、总体概况与发展态势
1.国家战略部署为新媒体布局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国家战略与体制变革是推动中国媒体转型发展和新媒体革新的作用力,决策部署与政策环境为新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土壤和指引方向。年,我国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工作的部署规划呈现出专项、多次、密集的特点,新媒体工作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笔记解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研究有关问题,作出重要部署:
.4.20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6.15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9.26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
.1.25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2.新媒体理念与价值认同得到重塑
中国新媒体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促使人们的新媒体思维不断调整和更新,个体和社会共同体对新媒体形成价值认同。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不断被认同,我国国家、社会和民众的新媒体理念均在不断提升。
笔记解读: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传播主体到方式、路径均为发散式的,以传统媒体的主体思维模式来领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将会南辕北辙。媒体融合不是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叠加,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并行,而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依旧要深化互联网思维,即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来思考媒介融合。
3.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下半场
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技术与产品多聚焦于消费互联网,消费数字化的连接主体主要为个人与网络终端。当前,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人口红利的减弱,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的重点。相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连接对象增加了企业、产品、设备等生产要素,因引入了传统机构组织,连接数量和需求体量更大,产业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笔记解读:数字化生存的下半场则会模糊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整个社会和经济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需要跨越信息的鸿沟,迎接新的数字经济来给每个个体的挑战。而对于政府来说,则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大学及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适合未来数字经济的教育体系,而针对数字时代的创新创业浪潮,一方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扶持体系来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监管来应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4.“智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在全球信息化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智能+”概念,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造智能物流、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智能经济形态。同时,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向社会民生层面拓展,而且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创新了公共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笔记解读:“智能+”是传统“互联网+”的升级与延伸。是把各个行业或者各个企业以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等加到一个互联网平台上,更多情况下是模式创新为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