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J咨询集团(SJConsulting)发布最新《全球50强物流公司》,报告显示年全球50家最大的物流企业的总收入达亿美元,同比增加17%。
在这份报告中,小编发现仅有两家中国企业进入榜单,即中外运(排在第14位)、嘉里物流(排在第35位),像是顺丰、京东、德邦这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身影竟无出现。
对于这样的结果,小编既觉得意外,又觉得毫无悬念。正如传闻所述,京东物流已成京东长期亏损的累赘,顺丰危机四伏,德邦深陷转型焦虑。
亚马逊:我的未来你永远都学不会
据榜单显示,亚马逊以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的物流收入,成功登上全球物流行业的龙头宝座,很甩DHL以及FedEx。毫无疑问,亚马逊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物流巨头。
虽然前不久,亚马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而目前来看,这次中国本地化电商的关闭,几乎对亚马逊股价没有什么影响,或是中国本地化电商的财务贡献实在太少。但不可否认,亚马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年,亚马逊全年营收亿美元,同比增长31%。截至目前,亚马逊市值约亿美元,约是1.97个阿里巴巴,22个京东。据悉,目前,亚马逊的全球仓库面积高达万平方米,在北美拥有75个物流中心和25个分拣中心,雇佣了12.5万名全职员工。另外,在北美以外的面积也在不断提升,从年19%占比提高到年35%,拥有辆牵引卡车和40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往返于其在世界各地的个物流中心进行包裹运送。
这些年,亚马逊不断的挑战传统的商业模式束缚,形成新的模式。自建仓储、自建物流,销售自己的商品。这种背景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自营商品的同时,逐步在平台上引入其他厂商,利用这些厂商产生的用户数获取规模效益,这个模式目前京东也在效仿。
亚马逊的“物流+”之于开放物流、数据推荐之于大数据体系建设,亚马逊中国在技术和理念上都一定程度上激励和启发着中国的创业者,教出了不少中国徒弟。不同时期,包括当当、京东等企业都被冠上了“中国亚马逊”的称号。
但贝佐斯曾说过:“你可以学会亚马逊的过去和现在,但你永远学不会亚马逊的未来。”
京东: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连续12年亏损,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元,扣除内部结算的亏损额超过28亿元,按照这一态势继续发展,京东物流融资所得资金仅能支撑两年运营。——刘强东
”成也物流,败也物流,有着“中国亚马逊”之称的京东,在自建物流方面从未松懈,物流更是成为了京东在国内崛起的杀手锏,但从目前的运营数据来看,物流反而成了累赘。
京东物流自诞生之日起,刘强东便不惜投入上百亿资金,引入红杉、高瓴、腾讯作为战略股东,京东物流仍未带来正向盈利。年今日资本向其投资了万美元;年,高瓴资本给其投资2.65亿美元,让刘强东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烧”出竞争力。而如今京东却以28亿亏损相赠,只能说,这是刘强东的无奈,也是投资者的“肝儿颤”。
那么,京东物流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一地鸡毛”的?
在刘强东的内部信中强调,成本太高是京东物流长期亏损的重要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块成本是人员开支。虽然,高待遇一直令外界为之称赞,但从财务角度而言,京东这一做法加大了企业的负担。过去三年,京东的履约成本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在收入中占比分别为7%、7.1%、6.9%。而履约环节主要由京东物流来完成,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和支付处理等。其中,仓储和配送是费用占比最高的两个环节,对应的就是仓储工人和配送员。
京东物流在年被集团剥离,并向社会开放,承接京东商城外部订单。这种转型意味着京东物流走出京东的封闭系统,从外部获取更多收入,但面对的又是直接对顺丰和四通一达发起竞争,从第一方物流变身第三方物流,显然,京东物流面前的过渡之路必遇崎岖。
但其实,京东也不必过于操之过急,实际上,成立于年的亚马逊物流也曾经历过连连亏损,直到年才扭亏为盈。
顺丰:深陷利润与投入两难困境
国内“快递一哥”的顺丰日子也不好过。业绩不佳加之受大盘走势影响,顺丰股价一路下跌。如何在新业务投入与利润之间寻求平衡,是眼下摆在王卫面前的难题。
年,顺丰控股的股价从年初的50.34元/股下降至年底的32.75元/股,市值蒸发超过亿元。年报更是显示,顺丰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成了唯一净利润下滑的快递股。
有人认为,公司去年四业绩的下滑,与王卫当时做出的一个决定有关。的确,王卫在顺丰控股股东大会上曾坦言,为维护公司品牌,公司主动放弃了一些盈利不佳的业务,导致收入没有达到预期,选择在四季度做是希望在旺季来平滑业务调整带来的收入增幅波动。
另外,顺丰控股将年利润下滑的原因归结于新业务的投入。公司的新业务包括快运业务、冷运及医药业务、同城即时物流业务、国际业务、供应链业务。新业务投入的增加导致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场地租赁成本增幅较快,影响了短期经营业绩。
年度,顺丰控股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办公及租赁费分别为.08亿元、94.11亿元、49.48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17.85%、14.24%、46.1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加至人,研发投入金额高达21.5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亦从0.98%大幅提升到2.37%;3月2日,顺丰控股公告,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工程获批,鄂州机场工程总概算核定为.12亿元;近年来,顺丰控股飞机采购力度不断加大。年和年,顺丰航空分别采购了10架飞机。截至今年3月,顺丰航空已拥有53架飞机,是国内机队规模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在这些基础建设上的投资仍需继续。
德邦:向快递倾斜,在焦虑中发展
从近期,德邦公布的年年报可知:德邦年的业务量为4.83亿票、营业收入为.25亿元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了54.21%、13.15%和45.29%。
从财报显示可知,德邦的快运业务收入仅为.06亿元低于.97亿元的快递业务,较上一年的亿元下降了13.76%。算下来,快递向上,快运向下给德邦带来了不少压力。
自年起,德邦的核心业务正悄然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更是勇敢的将“德邦物流”改为德邦快递,再是推出“包接包送,免费送上楼的3-60kg大件快递”产品,进一步推动转型实战等新动作不断。可见,在快递业务的运营上,德邦将转型的重心以及市场定位聚焦在“大件快递”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上的决心。
不过,在向大件快递转型的过程中,德邦面临的运营难题也接憧而至。毕竟,大件快递业务是块“硬骨头”。用德邦董事长崔维星的话来说就是,大件市场是一个“不想送、不能送、不好送”的行业。面对这些行业痛点,德邦在转型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要付出些代价。不如,人力成本的攀升、主营业务营收下滑等问题带来的焦虑。
除此之外,德邦还面临着同行竞争的巨大压力,顺丰、通达系等也纷纷向快运、大件快递领域深度渗透,致使行业格局正加速生变,这些变动也在加剧德邦的外部压力。德邦在快运、大件快递等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避免不了受到这些冲击而发生褪化。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尚处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一方面物流企业通过转型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因此,与亚马逊这样的物流巨头存在差距亦很正常。
但不可忽视的是,未来几年,全球物流业仍将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基础物流、综合物流逐渐向供应链管理发展,这一点是国内物流企业需要注意的。(资料来源:财经、环球时报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编辑整理)
近期看点
①一季度快递满意度排名出炉:顺丰、京东物流领跑
②速度!顺丰启动内部整改,将涉事快递员调岗并赔偿用户
③德邦大件服务再升级,广东省上至60kg的快递免费送到门本期编辑:安枫
欢迎与小编交流,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