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钉钉方面对合并的回应则是:「钉钉进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能形成『乘数效应』,能让我们为企业更好地提供一体化的基础服务。』钉钉的前身是阿里的社交产品「来往」,年转为企业社交软件后,通过包括基础企业流程管理功能、硬件和开放平台已构建出一套围绕「人、财、物、事」的企业服务生态。目前来看,在组织和客户对象上的对齐是这次合并最主要的目的。合并后,钉钉将给阿里云带去庞大的潜在客户群,这或许会为阿里云的日渐趋缓的增长作出贡献。阿里发布的财年年报显示,目前阿里云的年增速为76%;相比之下,自财年第一季度以来,阿里云曾连续8个季度保持着超过%的高速增长。钉钉并入阿里云,双方系统的打通是必然趋势。去年Gartner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阿里云的付费用户大约在万左右,而据年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透露,到当年3月,阿里云付费用户为87.4万。相比之下,钉钉透露的最新用户数据为年3月的万,钉钉副总裁张斯成5月在Rebuild19峰会上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提到钉钉的用户量仍然处于健康增长阶段。但对于双方而言,如何发挥乘数效应的正面作用或许需要谨慎处理。「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上的概念,在区域经济中,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这种作用不断强化放大、不断扩大影响。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
阿里云阿里云和钉钉在定位上有所差异。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活动上,张建锋指出阿里云智能未来「做生态,被集成,以及坚决不做SaaS。」;而陈航则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钉钉的使命——「在万中小企业这个大群体中,钉钉要做他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但从目前钉钉的产品来看,比起「操作软件」,钉钉还是更接近一个SaaS应用。也因此,未来钉钉的品牌是否会在C端弱化,会继续相对独立的建制团队还是将相关的硬件和开放平台拆到阿里云的对应部门中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