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5日的《法制晚报》记者曝出海底捞后厨卫生状况堪忧后,根据“清博舆情大数据系统”的监测数据,在被曝光之前,海底捞的网络口碑以正面为主,占据了74.75%的高比例。
在事件曝光后,海底捞口碑急转直下,负面口碑占据了49.15%。而就仅仅一天之隔,伴随着下列标题大同小异的文章在网络平台上大量出现——《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你也学不来》、《海底捞“哭”了,但员工不“哭”!》、《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这次海底捞危机公关分!》、《向海底捞学习,创业公司如何做好危机公关?》,舆论的导向开始迅速发生变化。清博舆情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26日,针对海底捞的负面信息占比降至25.93%,正面信息占比则大幅提升至33.92%;而8月27日新公告发出后,比例的变化更为惊人,正面评价以46.95%的占比重新占据主位,而负面评价仅剩下19.05%。
在海底捞这场“公关战役”几乎变成教科书般的存在背后,一个行业的危机却渐渐浮出水面。
这就是餐饮行业,看上去每天日进斗金、刚需永恒,但无时不面对着供应链上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难以标准化的控制点,背负着规模扩大与品质、服务保障之间深刻矛盾。
3.5万亿的中国餐饮市场中,每天像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一样不得安生的,还有万餐饮创业人群。他们中的很多创业人甚至来不及撑过头三个月。
餐饮行业
如何从0到1、从小到大、直至体系化运转?供应链的标准如何建立?迅速扩张之后的统一服务如何保证?
这可能是源于内部的一个挑战。另一个更严峻的挑战,毫无疑问,就是传统餐饮将被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冲击改造。那么“口子”将从哪里被撕开?今年的网红店盒马鲜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餐饮“新物种”正在快速孕育与迭代。它们反噬传统餐饮的速度,可能是惊人的。
成本高、缺乏科学管理、高端人才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不仅仅影响餐饮行业,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从事传统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冠群自成立9年来顺应国家政策及行业监管要求,不断深入解决企业核心问题,启动“金融+”战略,从人才管理、制度优化、战略目标三个方面,加速前进,实现冠群转型,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以“互联网+物联网+金融+实体”四位一体、四方联动的方式推进实现。冠群认为,只有吃透行业,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有效金融产品。
冠群依靠多年积累的10万+中小微企业资源,构建了庞大的实体企业生态圈,依靠大数据支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关系感知行业动向及市场发展,通过掌握上下游贸易中关键的现金流、信息流及物流,协助企业增强规范化管理,并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亦将金融服务的对象从一个企业客户扩展到一个行业集群,最终形成对产业链集群进行“融资”+“融智”的综合服务平台。
冠群以独特的经营模式,提出“零利率”、“现金结算”等融资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账期、销售等问题,让资金更加高效地为企业实现造血功能,同时,找准企业问题所在,联合优势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架设信息、物流、财税、人才、品牌、渠道等关键发展桥梁,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点击“阅读全文”开启理财之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