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预计阅读时间:14-15分钟
导言
一提到物流,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便是四通一达、顺丰等经常接触到的快递企业,但事实上,商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车间、再到各个中转仓,最终到达消费者之前,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物流过程。第三方物流便是其中“闷头干大事”、“深藏功与名”的存在。那么,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呢?它和一般物流有什么区别、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01
什么是第三方物流
定义
国际《物流术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Third-partyLogistics,3PL)。具体说,第三方物流就是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所以也被称作“合同物流”或“契约物流”。
第三方物流和一般物流同属于物流范畴,但第三方物流更为专业,在一般物流承担的仓储、运输服务之外,拓展了额外增值服务,如物流资源整合和规划、物流可视化管理等,这种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另一种重要的利润来源,也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除仓储、运输外,还包括设计物流系统、报表管理、货物集运、海关代理、信息管理、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图一:第三方物流更为专业有序的物流服务
企业自营物流vs快递vs第三方物流
企业自营物流
正如字面意思,指企业内部自办的物流,专为自家提供物流服务
快递
又名速递,是门对门、手递手的B2C或C2C物流活动,货物主要是小型包裹
第三方物流
和企业自营物流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并不是商品的所有者,而是完全独立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的第三方,但它承揽双方物流相关的全部业务,与发货和收货方都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流
而第三方物流和快递的差别更为显著:首先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是B2B,而快递公司提供的是2C服务,直接面向客户;其次,第三方物流一般会与客户签订合同,合同期一年至几年都有,而快递通常是一次性的物流服务;另外,快递运送的基本是小型包裹,而第三方物流常常承揽的是跨国跨地区的大型货运
图二:快递vs第三方物流
02
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物流行业除了最基本的仓储、运输外,已经细分出了包装、配货、加工、信息处理等多项业务。亚当·斯密时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广泛承认,这种工业时代的精细化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精细分工并非百利无一害。试想,原本完整的流程在这种分工体制之下,分崩离析成为若干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又常常受限,结果便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增加了货物生产流通中的浪费,提高了本就高昂的物流成本。
这时,第三方物流便应运而生。它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物流协作模式,通过整合供需双方的信息制定运行更高效的物流管理方案,提供比双方采用自营的企业物流还要更快捷、廉价、高质的物流服务。
图三:第三方物流的新兴物流协作模式
比如,拿企业生产最重要成本之一的仓储成本来说,原本采购部门、仓储部门、管理部门、运输部门互相独立、沟通受限,可能不能让预计订单和现有资源完全匹配。但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帮助客户企业实现JIT(即JustinTime,指即时物流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理念),让企业按订单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组织生产;而不按订单采购的库存将降为零,实现理论上的“零库存”,大大减少库存成本。
这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的巨大好处。而对于整个物流市场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存在则让物流资源实现了最优化的配置。
比如,原来某企业自己做物流,自建了一个大仓库,但他们生产的产品在第一二季度是旺季、第三四季度则是淡季,那么就会出现,前两季度库房空间不足、而后两季度仓库大面积闲置的问题,可谓“暴殄天物”,而因为第三方物流面向的是社会不止一家企业,当一家在淡季另一家在旺季时,就可以适当减少前者的库存而增加后者,使得仓库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据统计,和企业自营物流相比,采用专业第三方物流能够让总成本甚至降低30%。
图四:第三方物流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03
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现状
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随着外贸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的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的重要性。物流行业规模逐年扩大,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也以约17%的年增长率逐年增加。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已达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7万亿。
图五:-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规模与份额预测
行业上下游分析
图六:物流行业上下游
物流行业的上游带来的经营成本影响主要在于运输费用、仓储成本及燃油价格。国内运输及仓储行业供大于求、基本是完全竞争的状态,所以价格会保持平稳;而石油行业在国内基本处于垄断的状态,价格变动和带来的竞争力影响不大。总体说,物流行业的上游行业发展比较平稳,给物流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土壤。
物流行业的下游较为综合,基本囊获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大行业。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行业内格局
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
这类公司目前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规模较大、基础较好,能够凭借原有物流业务基础不断拓展服务和经营网络,实现传统到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型。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铁快运、中外运集团等
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这类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根基不深、规模较小,业务领域和客户网络也比较有限;但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灵活的机制,发展速度快,是最具活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佳吉快运等
企业内部物流公司独立成的第三方物流
很多公司为了避免资源外流,早期都是自办物流,但意识到资源浪费等问题之后,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渐渐把物流部门独立出来,以原公司的客户资源为基础去开拓新的客户。如:青岛海尔物流有限公司、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
外资物流企业
这类公司一方面帮助原有跨国客户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吸引新客户。如:麦有利物流公司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企业服务
图七:部分常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04
行业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
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1、物流观念落后、片面追求完整的业务体系。很多企业至今仍保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理念,既怕失去对货物的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家挖了墙角,都选择自办物流,那就会出现之前分析过的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的问题。
但是,这一点将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当前贸易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性将愈加彰显。
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高度分散。在近1.5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占到超过2%的市场份额。这使得之前提及的规模效应的好处不能得到充分彰显。
3、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物流服务不够健全。正如之前所说,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信息网络的搭建、和对供需双方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而目前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还不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难以达成互相依赖的伙伴关系。此外,物流服务仍是运输和仓储占大头,增值服务开拓得少,难以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4、物流人才匮乏、职业教育尚未跟上。在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有所欠缺,管理水平也较低,尚未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机遇与问题并存,我国第三方物流未来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第三方物流未来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物流总需求继续平稳上升,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万亿,而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起步虽晚、发展迅速的市场,在物流行业中占的市场份额已超过12%并保持逐年增加。
2、政策驱动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比如年《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拓展增值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3、除此之外,通过逐步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完善供应链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吸引力、释放潜在的物流市场需求,这也是第三方物流未来可期的重要原因。
05
行业发展思路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行业现存问题,便是形成行业发展思路的重中之重。
首先,在市场高度分散的背景下,第三方市场预测将迎来新一轮整合。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老牌企业,一方面要进行企业内部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改制上市、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比如中远集团通过进行企业内部整合,在年初成立了中远物流集团,激发企业新活力。
另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拓展增值服务。通过因特网、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和客户的资源共享,进而实时跟踪、控制以及管理物流各环节;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拓展增值服务,比如定制物流策略、搭建信息平台等,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目前全球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如美国的UPS公司、德国邮政、日本的日通国际物流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同样在外贸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客户网络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强,比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等。这表明了企业扩张商业版图的重要性。物流企业之间甚至可以强强联合或兼并联合,提高国际竞争力,把触角不断延伸至海外。
最后,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匮乏问题一直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对此,我们需要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让第三方物流行业真正蓬勃发展。
结语
在当今快递市场的一片红海外,第三方物流这个万亿市场却常常被人们遗忘。面对问题和机遇,谁将成为物流市场的下一站赢家?第三方物流这个“闷头干大事”的行动派又能否“闷声赚大钱”?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格隆汇、德勤咨询、德利得、中国报告网、中国产业信息、ITPUB博客、前瞻产业研究院、Ebrun
撰写:
REIC刘贝宁审稿:
REIC编辑部版权声明:本文系REIC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投稿,请戳:cuhkreic
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