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份正式实施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网络货运平台的车辆和托运企业进行了严格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平台“不安常理出牌”,存在不少隐患!
隐患一,数据被泄露货主担风险
网络货运平台数据不仅包括用户资料、运单数据、轨迹数据、车辆数据、财务相关数据,还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关业务数据。一旦泄露或出问题,或将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各个平台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网络货运信用体系算法,但运力交易数据的维度、完整性、真实性实际上千差万别。很多平台不具备强大的数据保障系统,甚至最基础的实时上传数据都难以达到,无法实现数据“场景化”。这也就意味着,一些平台企业可以对数据进行“再造”,这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国家要求网络货运平台按照规定上传运单数据至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与交通运输部监测中心进行数据打通,同时也要求网络货运平台具备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资质,对业务信息安全及系统服务安全进行严格的保障。
隐患二,资金没保障经济损失大
随着资金操作的愈加便捷,给一些不法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滥用资金”的机会,尤其在货运领域,每一笔资金都是不小的数额,对于中小型托运企业来说,资金一旦出现风险,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打击是难以估量的。
在资金安全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资金池”风险。目前,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没有实现银行托管的,将运费汇总后,再支付给司机,一旦平台出问题运费也随之打水漂。其次,资金流是一直以来容易被“忽略”的安全要素,司机、货主、平台三方大多数只关心资金是否到账,往往忽视了资金的“运行轨迹”,这种行为很容易造成刷票嫌疑,同时无法达到“四流合一”的话,也会面临被税务部门和当地交通部门的严格审核。
因此,在银行托管的平台企业资金则更有保障。即使面临风险,托运方资金依然在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也开始意识到,选择货运平台时,优先考虑直接与银行系统对接的货运平台,让资金在银行账户体系内封闭流转,保障三方的资金安全。
在使用平台前,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