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应急物流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雨下田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感觉其离我们很远,但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对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应急物流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应急产业,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前后或发生时,利用相关装备、设备、技术、信息等手段为应急救援活动提供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集合。

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为满足需求,而对物资、装备、设备等进行紧急保障供应的物流活动的集合。

应急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从起源看,应急物流产业脱胎于传统物流产业,但又不同于传统物流产业。正因如此,应急物流产业的产业边界与产业内涵有着相当的模糊性和动态性,与其他物流产业活动的交叉和渗透较深。而随着应急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深化,社会化的应急物流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邮政、顺丰、九州通等物流企业都为整个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应急物流产业的特性

需求的广泛性。应急事件发生的广泛性,决定了应急物流产业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从空间分布看,既有国际应急物流需求,也有国内应急物流需求。国内应急物流需求中,又可分为跨省应急物流需求、省内物流应急需求等。从需求主体看,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均有可能产生应急物流需求;按行业分布看,国内应急物流需求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应急物流活动的环节看,可以有事前应急物流需求、事中应急物流需求、事后物流应急需求或全方位的应急物流需求等。

需求的诱致性。应急物流需求主体提出各种应急物流要求的目的并不是应急物流产业本身,而是着眼于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及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程度等目的。

需求的刚性。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它一些危及生命健康或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对应急物流服务或应急物流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或缺性或刚性。

供给的多样性。应急物流产业面对的需求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对象的极其多样性,决定了应急物流服务或产品提供的多样性。

时效性。“不用不急,用则急需”。应急物流产品和服务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使用,否则就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

因此,应急物流作为一般物流活动的特殊存在形式,其具有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效用的能力。与一般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的组织与决策活动更加具体及时,信息处理活动更加明确准确。应急物流实现的是更短的耗时达到更大的运量,且我国的应急物流目前不计经济效益,应急物流活动执行者不承担物流成本。

3.应急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①军民融合发展应急物流

军民融合发展应急物流主要由国家、军队、社会等力量组成,其目的在于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联合决策指挥机构。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将突发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对应的是不同程度的响应情况。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规模,由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最高决策机构决定不同应急物流组织主体的参与程度,分清主辅与职责。以解决应急物流组织主体之间自成体系,协调合作程度不高;存在低效率高消耗,分工不明,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

②信息互联互通下的应急物流

信息互联互通下,所形成新的应急物流活动模式,不仅弥补现有应急物流模式的不足,还可能会催生出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应急物流企业。使应急物流领域能够对不同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信息整合,快速确定应急物流活动方案,迅速下达应急物流活动指令,省时高效地完成应急物流任务。从而实现应急物流供给与需求快速匹配,减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增强政府公信力,削弱地域壁垒。

③高度社会组织化的应急物流

传统应急物流组织体系经常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信息缺漏、工作遗漏重复、资源没有得到合理运用等问题;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中,完全可以尝试引入社会化物流力量,利用现有社会化的专业物流力量解决许多官方机构不擅长的领域,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将某个板块的业务外包给社会化物流力量,通过物流企业专业化的物流组织能力,保障应急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转。事实上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九州通医药物流企业的加入,对于整个医疗物资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提升应急物流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可以有效提升保障效率,降低成本。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及资料来源于公开资料收集和查询,经二次整理,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章版权归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qdingjunhui.com/dfwwh/5976.html


当前时间: